- 索 引 号:GSLG21-D02001-2020-031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文机关: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2020-09-06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2020-09-06
- 有 效 性:
- 标 题:庄浪县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度实施方案
- 内容概述:
庄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庄浪县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度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努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根据《平凉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度实施方案》《庄浪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作战方案(2018?2020年)》,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8年,我县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77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38微克/立方米,全年优良天数比例为97.7%。2019年确保各项指标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在2018年基础上继续下降。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优化产业结构
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切实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划定编制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新、改、扩建涉气项目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构建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空间格局。城市建成区现有建材、砖瓦、预制厂等涉气企业,应制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计划,并完成2019年任务。(工信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严控“两高”行业准入。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控钢铁、焦化、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减量置换政策,严禁新增产能。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重要条件,以总量定项目。(发改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压减过剩产能。严格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16部委印发的《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两高一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按期完成2019年度省、市下达过剩产能压减和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工信局、发改局牵头,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配合)
(二)调整能源结构
4.有序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按照《平凉市冬季清洁取暖总体方案(2018?2021年)》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实际以及清洁替代、经济适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在县城建成区、城乡结合部以及重点乡镇,综合采用各类清洁取暖方式,替代燃煤取暖,继续实施居民取暖土炕、小火炉、土灶煤改气、煤改电或洁净煤替代工程,并完成2019年全县改造任务3000户。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可优先发展集中供暖,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和改造进度。集中供热难以覆盖区域,实施各类分散式清洁供暖,推广采用碳晶、电热膜等采暖新技术,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发改局牵头,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供电公司、各乡镇配合)
5.加强煤炭总量控制及市场管控。根据省、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要求,分年度制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指标,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降低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确保完成年度控制目标。切实完善和规范运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的煤炭交易市场和集中配送体系,交易、配送的民用煤炭必须符合平凉市燃煤质量标准,实现“覆盖城乡、管理规范、煤质达标”的煤炭质量管控目标。落实民用洁净型煤财政补贴政策,县城建成区全部使用洁净型煤,其他地区倡导使用洁净型煤、确保使用优质煤。加强煤质监管,工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要联合开展专项执法,严厉打击销售和使用劣质煤行为,坚决取缔违规煤炭经营摊点,杜绝劣质煤流入市场。(工信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持续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对辖区内燃煤锅炉全面排查,按照“一炉一策”要求,精准推进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县城建成区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淘汰率达到60%,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集中供热管网内分散燃煤锅炉应淘汰并网,天然气管网内分散燃煤锅炉应在落实气源和供气量的前提下实施煤改气;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管网均未覆盖区域分散燃煤锅炉,符合国家节能环保要求的,可实施烟气达标治理改造,不符合要求的,应改为电、醇基燃料等清洁能源;偏远乡镇地区,受经济等条件制约暂时无法淘汰或用清洁能源替代的燃煤锅炉,可采取使用洁净煤等方式实现烟气达标排放。(住建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调整运输结构
7.优化调整货物运输方式。贯彻落实省市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和目标任务,构建城市绿色物流体系。(工信局、交运局牵头,生态环境局、发改局、财政局配合)
8.加强机动车污染治理。制定《庄浪县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力度,对于超标排放但具备治理条件的柴油车,应采取柴油机智能修复处理集成技术(LFA),协同控制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督促国三柴油车排放达到国家标准。通过规划可行驶路线等方式,划定重型车辆绕城路线,依法明确国三标准及以下柴油车辆禁限行区域、路段以及绕行具体路线,严控重型高污染车辆进入城市建成区。继续做好老旧机动车淘汰工作,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柴油货车淘汰任务,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汽车。积极发挥机动车排气监管平台作用,全面实现机动车环检和安检同步,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移动源环境监管平台,生态环境和公安等部门联动,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规范环检机构审核认证,严把检测质量关。严格新车环保装置检验,在新车销售、检验、登记等场所开展环保装置抽查,保证新车环保装置生产一致性。推行生态环境部门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执法闭环模式。(公安局、生态环境局、交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环境监管。切实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台账建立、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等工作。鼓励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前报废,逐步淘汰高排放、超服役年限的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对于不具备淘汰条件的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支持其安装大气污染后处理装置。(住建局、执法局、交运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县城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汽车。加快党政机关、公共场所、社区充电桩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环境,扩大个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城市交通污染。(工信局、发改局、交运局、执法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加快车用油品质量升级。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汽柴油。全面开展汽油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回头看”,所有加油站气液比、排放浓度每年至少进行1次检测。开展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罐车、假劣尿素专项整治行动,清除、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黑加油站(车)。(发改局、商务局牵头,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交运局、公安局配合)
(四)优化用地结构
12. 实施生态增容工程。继续加强城市生态增绿减污,降低沙尘、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进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广保护性耕作、林间覆盖等方式,抑制季节性裸地农田扬尘。建设城市绿色廊道,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自然资源局牵头,执法局、农业农村局配合)
13.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完成辖区内露天开采矿山摸底排查,建立管理清单。对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规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的露天矿山依法予以关闭;对污染治理不规范的露天矿山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整治完成并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露天矿山依法强制关闭;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要加强修复绿化、减尘抑尘。原则上不再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推广绿色勘查和绿色开采,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自然资源局牵头,生态环境局配合)
14.实施扬尘综合整治。加强对建筑、拆迁、水利、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物料堆场、储备土地等各类工地及裸露地块扬尘污染监管,拆除作业必须实施喷雾降尘。将扬尘治理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实行“黑名单”管理。各类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和“三个必须”防尘措施落实合格率达到96%以上。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县城建成区机械化湿法清扫率达到70%以上。(住建局、执法局牵头,生态环境局、交运局、自然资源局配合)
制定并落实全县道路及货运车辆扬尘综合整治方案,明确目标措施,靠实工作责任,建立日常清扫保洁制度,有效降低道路扬尘。对城乡结合部、县域出入口路段及乡村道路全面排查、重点整治,对扬尘污染严重和破损严重的道路进行硬化、改造,确保公路洁净安全畅通。(交运局、执法局牵头,工信局、各乡镇等配合)
(五)推进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
15.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整治。深入开展建材、垃圾焚烧等重点行业全面达标整治工作,持续抓好燃煤锅炉淘汰整治。对辖区内建材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无组织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并建立管理清单。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执法监管,确保达标排放。(生态环境局牵头,工信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配合)
16.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对辖区内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建筑装饰装修、餐饮油烟、服装干洗、广告喷绘、汽车维修等行业VOCs污染源进行排查和整治。开展VOCs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有效遏制臭氧浓度上升造成的空气污染。积极培育VOCs治理和服务第三方专业化企业。(生态环境局牵头,发改局、工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配合)
17.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专项行动。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企业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制、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对列入整治清单的“散乱污”企业,按照“先停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