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省级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及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解读

  • 时间:2021-07-19 16:50
  • 浏览次数:
  • 来源:庄浪县人民政府
  • 字体: [ ] [ ] [ ]
  • 分享:

一、规划建设的背景

苹果是甘肃省分布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树种,全省14个市、州都有苹果栽培。2020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662万亩,总产量65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408亿元。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苹果优势产区和苹果第二大省,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平凉市苹果产业,通过规模扩张、管理提升、市场培育与开发、品牌形象塑造等手段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达到了苹果产业发展最快最好的阶段。庄浪县作为平凉市重点苹果种植生产线,仍然存在品种老化、平均单产低、优果率低、一致性差等缺点,严重影响了果品的整体质量及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提高苹果园管理整体水平,增强苹果产业成为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决策部署及《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结合庄浪县苹果产业“十四五”规划,依据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在综合分析各项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建设苹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按照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庄浪县自然资源局委托甘肃雅峻生态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庄浪县省级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及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二、政策依据

(1)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

(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18年6月19日);

(4)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

(5)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荐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参与单位和备选基地的通知》

(6)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草原三年倍增行动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核桃、花椒、油橄榄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的通知》;

(7)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编制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方案的紧急通知》;

(8)平凉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转发《省林草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草原三年倍增行动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核桃、花椒、油橄榄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的通知》的通知;

(9)中共庄浪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分解制定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任务的函》;

三、总体目标

按照打造“大产业”、培育“新主体”、建设“新平台”的总体部署,以“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为要求,以提高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构建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利益机制为中心任务,开辟增收新途径,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探索新机制。通过推动规模种植、加工转化、商贸物流、品牌营销、科技创新等协同发展,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流通链贯通,真正把区域资源优势、要素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区域果业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为推动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通过政策倾斜、改革创新和管理服务提升,吸引现代要素向产业园内集聚,打造区域果业农村发展的投资高地、创新高地和政策高地,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使产业园成为区域农业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创造新经验。

四、规划建设期限

2021-2023年,共3年。

五、规划建设布局及规模

全面挖掘生产、科技两大元素,将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有机结合,提高苹果产业及其附加值,促进多产业的共融发展,形成地区开放性、综合型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园区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以“一园区、两带、四基地”的布局为产业总体框架,辐射带动全县苹果产业全面提升。

(一)苹果循环产业园核心区

1.建设地点:水洛镇

2.建设规模:以甘肃贡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陇东腾宇农产品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19个贮藏、加工企业为依托,建成占地规模1000亩以上的产业园区。

3.建设目标:通过全力打造,园区内年鲜果加工由原来的0.8万吨提高到1.2万吨;有效提升果品分拣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果品贮藏达13.5万吨以上,增值0.88亿元以上;果品交易15万吨以上,达到果品交易市场化、价格透明化;通过对苹果的硬度、果径、果形指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等进行检测,可初步满足园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应对市场准入,提升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建设内容

(1)改扩建加工生产线1条。在现有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苹果果肉加工生产一条,建设完成后,可生产包括罐头、果脯、脆片等苹果深加工产品。

(2)新建果品分拣线1条。包括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分拣道口和网络系统。

(3)新建9000吨气调贮藏库1个,5000吨气调贮藏库5个,并配套基础设施、设备、附属工程。

(4)建设综合服务中心1处。包括新建办公楼1幢,建筑面积配932m2;配套苹果产品检测检验系统1套,苹果产品溯源体系信息系统1套;建设培训基地1处。

(5)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成水、电、路、网络通讯等园区公共服务设施。

(6)新建果品交易市场1处。建设公共交易系统1套;新建果品交易广场3066m2;新建物流配送仓库10座。

(二)西北部梯田生态苹果示范带

1.建设地点:卧龙、南湖、赵墩、杨河、岳堡等5乡镇76个果园村。

2.建设规模:果园人工生草覆盖14.10万亩;架设防雹网棚600亩。

3.任务目标:积极推行“畜、沼、果”三位一体生态果园建设模式,努力实现果园环境生态优化、产业互促良性发展,广泛推广果园生草覆盖、枝条粉碎还田、增施有机肥料、架设防雹网棚(600亩)等技术和设施,全面实施“阳光树冠、沃土养根、规范管理”工程,果品亩产量达到2500公斤以上,优果率达到80%以上,商品率达到95%以上,防灾减灾应对能力提升。

4.规划内容

(1)果园人工生草覆盖。采用人工的方法,去除果园中自然生长的杂草,在果树行间种植多年生适宜覆盖的草本植物,并采用秸秆、锯末或地膜覆盖,提升果园土壤肥力、保持土壤墒情及控制树冠下杂草,总面积14.10万亩。

(2)架设防雹网棚。根据历年气象数据,对600亩冰雹易发区架设防雹网棚,防雹网的材料应选用白色耐老化的高氯聚乙烯类高分子材料,单丝断裂强度大于4.45cN/dtex,抗紫外线。

(三)西南部有机苹果示范带规划

1.建设地点:水洛、朱店、万泉、阳川、大庄等5乡镇42个果园村。

2.任务目标:按照有机苹果生产技术规程,重点在落实配足授粉树,培肥沃土(疏松土壤、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合理施肥(禁止化学合成肥料、增施高温发酵肥料和腐熟农家肥)、轻简化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以物理、生物防治为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架设防雹网棚(1000亩)等核心技术的应用,达到果园树体结构简化、枝量减少、通风透光、土壤环境改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亩产量稳定在2000-2500kg,优果率达到85%以上,商品率达到96%以上。

3.建设内容

(1)改造培养授粉树3.16万亩。

(2)土壤改良3.95万亩。

(3)增施有机肥7.90万亩。

(4)果树改型修剪7.90万亩。

(5)病虫害防治7.90万亩。

(6)架设防雹网棚1000亩,要求同6.2.5(3)。

(四)省力化种植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

1.建设地点:水洛镇徐碾、李碾2村。

2.任务目标:通过与院所合作,高标准建设示范基地,多途径搭建交流平台,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有效推动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打造成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专业新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示范基地,有效破解苹果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与科研院校建立我县苹果产学研联盟,定期聘请苹果产业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农民培训,交流研讨苹果产销,市场建设,苹果文化,新技术引进等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3.建设内容

(1)新建果园格架系统500亩。在矮化密植苹果园中,安装由立柱和铁丝组成的格架系统,保护果树根系和挂果期果树不受损害,保证果树正常生长和果品产量。

(2)新建水肥一体化设施0.05万亩。修建滴灌控制室1个、修建200m3蓄水池1座。

(3)机耕道路硬化500m。对原路基或新路基产后处理后,铺设20cm水泥混凝土硬化路面,宽度3.5m,留收缩缝。

(4)架设防雹网棚400亩,要求同6.2.5(3)。

(5)有害生物物理防治0.05万亩。主要配置杀虫灯20个,并采取围栏措施。

(6)技术转让1项。

(7)技术推广培训果农2万人次。

(五)立架设施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1.建设地点:水洛镇李碾、徐碾、何马、吊沟4村,朱店镇新王村、东街2村。

2.任务目标: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和务果能手通过租赁、入股、转让形式,努力提升苹果产业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经营水平。

3.建设内容

(1)新建水肥一体化设施1万亩。修建滴灌控制室2个、修建200立方米蓄水池2座。

(2)机耕道路硬化2500m。对原路基或新路基产后处理后,铺设20cm水泥混凝土硬化路面,宽度3.5m,留收缩缝。

(3)有害生物物理防治1万亩。主要配置杀虫灯400个,并采取围栏措施。

(4)架设防雹网棚600亩,要求同6.2.5(3)。

(5)新建苹果产品溯源体系信息系统1套。

(六)老果园提升改造示范基地建设

1.建设地点:14个重点果园乡镇的78个果园村。

2.任务目标:根据老果园类型,实行分类改造,组织推广以“小冠整形、高接授粉花枝、疏花疏果、夏季拉枝培养下垂结果枝组、土壤培肥调酸、摘叶露果”为核心的新技术应用,使老果园树体结构简化、枝量减少、光照改善、土壤环境改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其亩产量稳定在2000-2500kg。

3.建设内容

(1)土壤改良12.80万亩。

(2)高接换优8.96万亩。

(3)高接授粉花枝8.96万亩。

(4)改型修剪12.80万亩。

(七)省级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基地建设

1.建设地点:14个重点果园乡镇的163个果园村。

2.任务目标:以村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采取“合作社+果农”模式,全面推广“小冠整形、高接授粉花枝、疏花疏果、夏季拉枝培养下垂结果枝组、土壤培肥调酸、摘叶露果”为核心的新技术应用。积极开展以绿色果品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室内和室外结合,普及和提高结合、课堂教学和电化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强基地果农培训,全年累计培训180期(次)2.5万人次,使每户至少有一名基本掌握绿色苹果生产技术的行家里手,加快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

3.建设内容

(1)土壤改良20.00万亩。

(2)高接授粉花枝20.00万亩。

(3)改型修剪20.00万亩。

(4)技术推广培训果农2.5万人次。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建设总投资为18066.18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6881.60万元,占总投资的93.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58.38万元,占总投资的3.6%;基本预备费526.20万元,占总投资的2.9%。

1.工程费用

(1)苹果循环产业园核心区总投资3387.80万元,占总投资18.8%。

(2)西北部梯田生态苹果示范带总投资2415.00万元,占总投资13.4%。

(3)西南部有机苹果示范带建设总投资2261.70万元,占总投资12.5%。

(4)省力化种植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总投资305.10万元,占总投资1.7%。

(5)立架设施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总投资637.00万元,占总投资3.5%。

(6)老果园提升改造示范基地建设总投资3200.00万元,占总投资17.7%。

(7)省级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基地建设总投资4675.00万元,占总投资25.9%。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共658.38万元,占总投资3.6%。

(1)项目前期费168.82万元,占0.9%。

(2)建设单位管理费84.41万元,占0.5%。

(3)勘察及设计费168.82万元,占0.9%。

(4)工程监理费168.82万元,占0.9%。

(5)工程招标代理服务费67.53万元,占0.4%。

3.基本预备费

共526.20万元,占总投资2.9%。

(二)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以申请省级财政专项投资为主,企业(群众)自筹相结合。在总投资18066.18万元中,省级财政专项投资17336.58万元,占总投资的96.0%;企业(群众)自筹729.60万元,占总投资的4.0%。

七、效益分析

苹果产业化的实质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其效益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兼有一定的生态效益。效益的产生源自产业化各主要环节。

(一)经济效益

1.苹果生产基地效益。到2023年项目结束时,全县累计改造生产基地54.85万亩。按改造类型统计,授粉树改培3.16万亩,高接授粉花枝8.96万亩,高接换优8.96万亩,改型修剪20.70万亩,架设果园格架系统0.05万亩,土壤改良36.75万亩,立架水肥一体化设施1.00万亩,增施有机肥7.90万亩,人工生草覆盖14.10万亩,有害生物防治8.95万亩,架设防雹网棚0.26万亩。通过以上各种措施,预计年新增鲜果产量为5.58万吨,年新增产值达1.4亿元。

2.苹果贮藏效益。到2023年全县计划新建完成苹果气调贮藏库6座,年可贮藏果品3.4万吨,按每吨新增效益500元计,每年可新增产值1.7亿元。

3.苹果商品化效益。到2023年全县改扩建苹果果肉加工生产线1条,新建果品分拣线1条,新建苹果产品检测检验系统1套,新建苹果产品溯源体系信息系统2套。有效提升了苹果商品化率,提高了苹果深加工处理能力,预计新增产值1亿元。

4.市场体系建设效益。到2023年新建办公楼932m2,新建交易广场3066m2,新建物流配送仓库10座,新建公共交易系统1套,新建培训基地1处,完成基础设施建设1项,技术推广培训4.5万人次,通过各项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能有效防止产品滞销,降低了果农和经销商的经济损失,预计每年挽回损失1亿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有利于加快全县苹果产业化进程,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广大农民和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可以带动交通、通讯及相关服务业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生态效益

到2023年项目完成后,全县可对54.85万亩苹果提质增效,果树质量的提升在农田保护、水土保持、防风治沙、调节气候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将发挥显著的生态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确保人、财、物的配置和各项规划的落实。解决全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宏观协调和指导,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推进产业化的发展。二是落实责任,将苹果产业规划实施情况与各级行政、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和政绩考核结合起来,一并兑现奖惩。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有关政策,调动全社会、尤其是农民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促进各项规划按期落实。政府要尊重果农在发展中的自主权,加强政府的服务职能,举办各种交流洽谈会、信息发布会,办好各类展销会,选精品、树名牌,宣传开拓,为果业生产者、经营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技术保障

一是加强苹果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组织农林院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重点对品种选育、无公害新农药以及贮藏保鲜、加工、运输、包装等新技术进行综合研究和开发,解决苹果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围绕丰产、优质、高效和无公害生产,广泛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新技术和新成果,通过试验示范和组装配套推广应用于生产,提高产业、产品发展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充实和稳定县区、乡镇林果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保证人员工资和业务经费,提供学习机会,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此外,也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离退休科技专家和分流人员参与生产和经营。四是加快推行“优果工程”,实行优质果品标准化和技术规范化生产。各基地和重点区域,都要建立自己的标准化、规范化“优果工程”示范园,发挥其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果品产业良性发展。五是合理布局加工企业,深化加工层次,认定并支持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的果汁、果肉及其它产品生产设备和技术,同时开展果脯、制干、罐头等加工新品种的研制和示范开发。以此指导和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向大型集团化方向发展。

(三)政策保障

一是在实现苹果生产规模化过程中,为了使土地适当集中,各级政府协调乡、村两级组织和农户、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步改革和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使农地使用权能顺利流转。二是在实施苹果产业科技化的过程中,政府协调财政、税收、农机、科技单位、果农之间的关系,给农业科技人员承包科技项目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农业科技集团承包果品产业化项目。三是在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的过程中,政府要采取政策引导、重点支持和招商引资等多种措施,从资金和技术方面予以支持,协调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内外贸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他们真正结成和衷共济的团体,以保持长盛不衰的发展势头。四是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政府要精心策划,统筹安排,从对果农的支持到协会的组织,从巨额广告费的支付到宣传、公关和展销,每一环节政府都必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四)资金保障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落实国家对果品的减免税政策,以项目的形式加大对果品产业化发展的投入,使投资水平与果品产业化的支柱地位相适应。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对苹果产业化的资金支持,各级财政应逐年增大投入幅度,涉农部门要在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在安排扶贫、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水保、防风治沙等工程中资金都应向林果产业倾斜。二是金融机构要把苹果产业化项目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扩大信贷规模,特别是对“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三是在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吸引企业、个人资金合资经营,积极筹划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实现滚动发展,减轻财政压力,拓宽融资渠道。四是要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筹集发展资金,引导鼓励产业化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经营机制,采取上市和引资入股等方式多方筹集发展资金。


相关链接:《庄浪县省级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及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