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620825/202202012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 发文机关:庄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2-09-21
  • 发文字号:庄政办发〔2022〕96号
  • 发布日期:2022-09-21
  • 有  效  性:
  • 标       题:
  • 内容概述:

庄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庄浪县第三次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 时间:2022-09-22 16:55
  • 浏览次数:
  • 字体: [ ] [ ] [ ]
  • 分享: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及省、市驻庄有关单位:

《庄浪县第三次土壤普查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庄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21日

庄浪县第三次土壤普查实施方案

为全面掌握我县土壤资源状况,强化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支撑,保障全县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根据《甘肃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甘肃省第三次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土普办发〔2022〕13号)和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的通知》(平政办发〔2022〕10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普查目的意义

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一)开展土壤三普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占用刚性增加,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摸清耕地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我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二普”)距今已40年,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农用地土壤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已摸清耕地数量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开展土壤三普工作,实施耕地的“全面体检”。

(二)开展土壤三普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节约水土资源,促进农产品量丰质优,离不开土壤肥力与健康指标数据作支撑。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需要详实的土壤特性指标数据作支撑。指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土壤养分和障碍指标数据作支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精准化,需要土壤大数据作支撑。

(三)开展土壤三普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全面掌握全县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性状,耕作造林种草用地土壤适宜性,协调发挥土壤的生产、环保、生态等功能,促进“碳中和”,开展全县土壤普查,发挥区域优势,提高水土、光热等资源利用率,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化农林牧业生产布局落实落地,做到因土适种、科学轮作、农牧结合、因地制宜多业发展,实现既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保食物多样,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

二、普查思路与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耕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遵循土壤普查全面性、科学性、专业性原则,衔接已有成果,借鉴以往经验做法,坚持摸清土壤质量与完善土壤类型、土壤性状普查与土壤利用调查、外业调查观测与内业测试化验、土壤表层采样与重点剖面采集、土壤障碍因素与提出改良培肥措施、政府主导与专业支撑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做到统一普查工作平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工作底图、统一规划布设采样点位、统一筛选测试化验专业机构、统一过程质控的“六统一”技术要求;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组织实施方式,到2025年实现对全县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全面体检”,全面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为守住全县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普查对象与内容

(一)普查对象。主要为全县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对象为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对象为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

(二)普查内容。包括土壤性状普查、土壤类型普查、土壤立地条件普查、土壤利用情况普查、土壤数据库和土壤样品库构建、土壤质量状况分析和普查成果汇交汇总等。以完善土壤分类系统与校核补充土壤类型为基础,以土壤理化性状普查为重点,更新和完善我县土壤基础数据,构建土壤数据库,开展数据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查清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及其退化与障碍状况,摸清果、薯、菜、药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耕地后备资源质量、典型区域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

1.土壤性状普查。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和测试化验,普查土壤颜色、质地、有机质、酸碱度、养分、容重、孔隙度和重金属等物理化学指标,以及满足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土壤质量状况;在典型区域普查植物根系、动物活动和微生物数量、类型、分布等土壤生物学指标。

2.土壤类型普查。以土壤二普形成的分类成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踏勘、剖面观察等方式核实与补充完善土壤类型。通过土壤剖面挖掘,重点普查1米土壤剖面中沙漏、砾石、粘磐、盐磐、砂姜、白浆、潜育、钙积和碱磐层等障碍类型、分布层次等。

3.土壤立地条件普查。普查土壤野外调查采样点所在区域(含特色农产品产地)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成土母质、气候条件和水文地质等情况。

4.土壤利用情况普查。结合样点采样,重点调查基础设施条件、种植制度、耕作方式、排灌设施、植物生长及作物产量水平等基础信息,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农业经营者开展土壤培肥改良、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做法和经验。

5.土壤质量状况分析。利用普查取得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剖面性状和利用情况等基础数据,分析土壤质量状况,评价土壤利用适宜性及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质量。

6.土壤数据库构建。对接国家平台,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县级土壤空间和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包括土壤类型图、土壤质量图、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图、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质量评价图、地形地貌图、道路和水系图等。属性数据库包括土壤性状、土壤障碍及退化、土壤利用、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质量等指标。

四、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法

以土壤二普、国土三调、农业普查、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等工作形成的相关成果为基础,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模型模拟技术、现代化验分析技术等为科技支撑,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指南为准则,按照“六统一”技术要求,实现土壤三普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科学、规范、高效推进普查工作。

(一)建立数据库。参照国家数据平台软硬件建设标准,按照《土壤普查数据库规范(试行)》要求,建立县级第三次土壤普查数据库。利用国家工作平台为省级用户开放的工作管理、数据储存、数据分类、分析汇总模块,通过“调查采样APP”、“样品流转APP”和“质量控制APP”,采取在线方式与国家工作平台对接,开展调查采样、样品制备、样品流转、样品检测、样品保存、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汇总等工作。建立县级数据库,实现与省级数据管理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并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

(二)接收工作底图。接收省级按照使用权限分发的国家统一制作的土壤三普工作底图,其中,样点分布图+遥感影像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图层作为外业调查采样的工作底图,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园地分布图或林地草地盐碱地分布图+地形地貌图叠加图层作为样点预布设、样点校核、成果汇总底图。

(三)外业调查采样。按照国家审批下发的样点和全国统一安排的调查任务,按照规定程序选用调查采样机构,并报省土壤三普办备案。调查采样机构在县级土壤普查专家具体指导下,按照《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试行)》,开展调查采样工作。农作物种植区在播种施肥前或收获后,果园在果品采摘后至施肥前,林草地在非雨季适时开展调查采样,根据时节季节可优先安排林地、草地、未利用可开垦地等外业调查采样。

1.预设样点外业定位。通过手持终端调查采样APP导航到达预设样点电子围栏范围内,以预设样点为中心,表层样点在20—50m、剖面样点在50m半径范围内核查样点代表性,如不满足要求可延伸至100m半径范围或电子围栏边界内确定符合条件的采样点。如在电子围栏内无法找到满足要求的采样点,则需调整预设样点位置,调整后经省级专家审核通过后调查、采样。

2.立地条件调查。表层样和剖面样均开展立地条件调查,调查过程中需拍摄现场景观照片并及时上传数据库平台。

3.表层土壤调查与采样

(1)表层样品采集。预设样点外业定位后,以布设样点为中心,按梅花形、棋盘形或蛇形方式采集5-15个样点,每个样点采样量约1000g,采用“四分法”剔除多余样品,表层样品留取4000g,平行样量5000g,将土样装入布袋贴好标签,拍照保存。

(2)表层容重样品采集。选择3个临近表层样点作为容重取样点,用环刀法采集容重样品。每份容重样品单独装入小自封袋后,再集中装入大自封袋中,贴好样品标签。

(3)表层水稳性团聚体采样。在采集表层土样时,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锹接触而变形的土壤,从下至上分层均匀地采取内部未变形的土壤约2000g,平行样量3000g,置于封闭的木盒或白铁盒内运回室内。

(4)耕层厚度观测。对耕地采集表层土样时选择临近3个采样点,挖掘到犁底层,取测量平均值记录耕作层厚度;没有明显犁底层的,调查询问农户实际耕作深度。

(5)电导率速测。盐碱土野外调查采样时,用电导率仪测定0-5cm、5-10cm、10-20cm 3个深度电导率。

4.剖面土壤调查与采样

(1)剖面的设置与挖掘。预设样点外业定位后,选择具有最大代表性的地点挖掘1.2m(观察面宽)×1.2~2.0m(观察面深,如遇岩石,挖到岩石面以下10cm处)×2~3m(水平面长)的剖面;在山区受地形和林灌植被影响无法选取相对平缓、植被遮挡少的样地时,可以选择裸露的断面或坡面作为剖面挖掘点位,向坡面或断面内部延伸20~40cm,直至裸露出新鲜、原状土壤。

(2)土壤发生层次划分。剖面挖掘、拍照完毕后,按照《土壤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试行)》发生层命名要求,通过目测、手触等方式划分土壤发生层次。

(3)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载。包括发生层深度、边界、颜色、干湿状况、根系、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砾石、侵入体、土壤动物、石灰反应和亚铁反应等指标的观察与记载。

(4)剖面土壤样品采集。剖面发生层样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每个发生层采集土壤样品4000g。选择代表剖面发生层特征的部位采集纸盒标本,纸盒内土块上下方向、土块展示面与剖面保持一致。整段标本采集标准为高100cm×宽21.5cm×厚5cm,装于木盒内运输至省级土壤样品库修饰、加工及制作。按剖面发生层次自下而上在每层中部用环刀法采集8个重复容重样品(3个检测容重、3个检测凋萎系数、2个检测田间持水量)。剖面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在剖面点只采集“表层”土壤。在盐渍土区域,对剖面地下水及灌溉水进行采样。

5.生物调查样样品采集。配合完成样品采集。

6.土壤图野外校核勾绘。在表层土样调查时使用土钻在边界附近钻取原状土壤,观察土壤分异,修正图斑边界。在剖面样点调查时,对于边界不明显的地域,采取逐步内插法挖掘土壤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修正图斑边界;根据典型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的调查结果,校核图斑土壤类型。

7.样品运输与交接。表层样品、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样品、剖面发生层样品野外包装完成后,尽快集中运至样品制备中心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工作。容重样品鲜样直接运送到省级质控实验室进行检测。

(四)样品制备流转。在省级公布的样品制备中心名录中,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依据规定程序选用样品制备中心,并报省三普办备案。样品制备中心在省级专家培训、监督检查和省级质控实验室具体指导下,按照《土壤样品制备、保存、流转和检测技术规范(试行)》要求,开展样品制备、流转、保存工作。

1.样品制备。制备样品包括表层土壤样品、剖面发生层样品和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表层土样经制备粗磨后过孔径2mm尼龙筛,送样品库样品分装于棕色玻璃样品瓶、其它样品分装于大口PE瓶内,转码、贴标签后分类流转。耕地园地每个送检样品不少于700g、样品库保存样品不少于600g、样品制备中心留存样品不少于1000g(含备用送检样700g+样品制备中心留存样300g)、密码平行样送检样品不少于1200g,林地草地每个送检样品不少于450g、样品库保存样品不少于500g、样品制备中心留存样品不少于600g(含备用送检样450g+样品制备中心留存样150g)、密码平行样送检样品不少于900g。剖面发生层样品风干后,不经粗磨首先分装500g入棕色玻璃样品瓶内,流转至土壤样品库保存。其余样品过孔径2mm尼龙筛经制备粗磨后,分装于大口PE瓶内,转码、贴标签后分类流转。耕地园地每层剖面送检样品900g(含送检测实验室700g+送省级质控实验室200g)、样品制备中心留存样品不少于900g(含备用送检样700g+样品制备中心留存样200g),林地草地每层剖面送检样品不少于540g、样品制备中心留存样品不少于700g(含备用送检样540g+样品制备中心留存样160g)。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转码、贴标签后流转至检测实验室。每个送检样品不少于600g、样品制备中心留存样品不少于900g(含备用送检样600g+样品制备中心留存样300g)、送检密码平行样不少于1200g。

2.样品流转。由样品制备中心负责流转工作。样品库样品流转至土壤样品库保存,留存样品流转至制备中心保存,用于抽检不合格时的再次复检,送检样品流转至承担样品检测任务的实验室预留和检测。送检样品在流转前按照50个样品一个批次进行组批和转码,表层样品每批次应包含送检样品48个、随机插入密码平行样品1个、质控样品1个,样品数量不足48个时,按照实际样品数量完成组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除不添加质控样品,剖面发生层样品除不添加密码平行样品外,其余要求同表层样品。

(五)内业测试化验。从省级确认、国家公布的承担检测任务的实验室中依规定程序选用检测实验室。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具体检测指标、方法按《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试行)》《土壤样品制备、保存、流转和检测技术规范(试行)》要求执行,盐碱地检测指标、检测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试行)》《土壤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试行)》附录《盐碱土野外调查与采样补充技术规范》要求执行。表层和剖面容重样品鲜样直接运送至省级质控实验室进行检测。剖面样品中土壤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矿物组成3个指标由省级质控实验室检测,检测样品由制备中心提供,样品数量300g。完成样品检测后,按照《土壤普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要求,对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实验室内部、省级质控实验室、省级专家逐级质量审核,上传至国家土壤普查工作平台。对于不达标的数据项,需开展补测,甚至重新采样测试。

(六)普查数据汇总。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建库机制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外业立地条件调查、调查采样、样品运输与交接、样品制备流转保存、内业测试化验、全程质量控制等数据,样点核校、样品采集、样品制备等视频,制定的相关方案、编写的工作报告等文档,及时审核上传汇总,形成集属性、空间、文档、图件、影像等信息于一体的土壤三普数据库。

(七)图件绘制与报告编制。按照《土壤属性制图与专题图制图规范(试行)》要求,依托专业制图机构,分级分类绘制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质量图、土壤利用适宜性分布图和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质量评价图,编写土壤三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土壤质量报告以及耕地盐碱退化土壤、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质量评价等专题报告。

(八)全程质量控制。按照《土壤普查全程质量控制规范(试行)》要求,所有参与样品调查、采集、制备、保存、流转和检测工作的人员须取得相应的国家级或省级培训证书,并与三普工作平台相关联。全流程全环节实行单位内部质量保证、省级和国家级质量监督检查三级质量控制机制,在承担样品调查、采集、制备、保存、流转和检测等任务机构内部质量保证与控制的基础上,由省级质量控制实验室采取远程实时监控、现场检查、质控样品、密码平行样品、留样抽检等方式,实施外部质量监督检查。留样抽检量不低于本区域检测样品量5‰,留样复测结果合格率达到80%以上,并自觉接受国家和省级质量监督检查。外业调查在“电子围栏”航迹管理、采集数据设定指标阈值控制、APP内置系统自检的基础上,建立县级质量抽查复核和评估制度。县级土壤三普专家组、农技人员对调查采样机构采集的资料、调查采样现场质量检查率达到100%。

(九)普查成果汇总。采用现代统计方法等,对外业调查、土壤性状、土壤退化与障碍、土壤利用和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进行成果凝练与总结,编写土壤三普县级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评价报告。利用数字土壤模型等方法进行数字制图,编制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质量图、耕地盐碱退化土壤分布图、土壤利用适宜性分布图、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专题调查图,编辑出版县级土壤专著,完成成果汇总。

(十)总结验收。开展土壤普查总结,撰写工作、技术、专题报告。其中工作报告包括工作进展、任务完成情况、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主要做法、经验成效、土壤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改良利用对策等,技术报告包括目标与任务、技术路线与方法、技术标准(规范)、技术创新、技术应用成效、普查过程中解决的技术难题、工作建议等,专题报告包括区域耕地质量、土壤类型分布、土壤利用适宜性(适宜于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利用)、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等评价报告。完成总结后,县级先进行自查自验,然后市级、省级进行验收。

五、进度安排

普查时间为2022年至2025年,共划分3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22年):前期准备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全县第三次土壤普查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全县第三次土壤普查实施方案,开展土壤三普前期准备工作等。二是组建技术专家组,通过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科研单位、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组建土壤资源、土壤分类、土壤遥感、土壤分析测试、土壤信息技术、水文环境、地质调查和林草学等土壤三普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组(附件2)。

(二)第二阶段(2023年—2024年):全面实施

2023年2024年6月底前完成全县调查采样、样品制备任务,开展样品检测化验等工作。一是开展技术实训指导。组织三普技术专家对土壤三普工作平台、调查采样、测试化验、数据汇总等开展技术实训指导。二是完成外业调查采样。依据统一布设样点,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在农闲空档期适时开展外业调查和采样,2024年6月前完成样品调查采集任务和内业样品制备、测试化验等任务,形成阶段性普查成果,并积极建设土壤普查数据库。

(三)第三阶段(2025年):总结验收

组织开展土壤基础数据、土壤剖面调查数据和标本、土壤利用数据审核、汇总、分析,形成普查基本数据。依托专业制图机构,绘制土壤属性图件,完成普查成果验收、汇交与总结,建成土壤普查数据库,全面总结普查工作,并完成我县耕地质量报告和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

六、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要求,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

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务、生态环境、统计及农技中心为成员的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附件1),负责全县土壤普查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县政府是土壤普查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全县土壤普查工作的牵头抓总,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加强技术指导,信息共享、质量控制、物资保障等。

二要严格质量管理。建立普查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和普查数据追溯机制,加强样点校核和采样、测试、汇总等环节全过程监管,加强抽查复核和专家评估。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采集报送普查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弄虚作假和篡改普查数据。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制度,建立并落实普查工作保密责任制,确保普查信息安全。

三要强化经费保障。依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中土壤普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分担的要求,县财政负责本区域的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技术培训、专家指导服务、数据分析和成果汇总等经费。根据工作进度安排,细化预算计划,将经费纳入相应年度预算予以足额保障,并加强监督审计,可按照规定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普查工作。

四要加大宣传引导。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土壤普查对耕地保护和建设、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促进乡村振兴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土壤三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做好舆情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附件:1.庄浪县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

          2.庄浪县第三次土壤普查专家组

附件1

庄浪县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全县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县政府决定成立庄浪县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  长:朱小勇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薛拴成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三卫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成  员:韩收贤    县发改局副局长

刘志南    县财政局副局长

汪志伟    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李金祥    县水务局副局长

马  兴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何百平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石  磊    市生态环境局庄浪分局副局长

李国斌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李凌华    县城乡社会经济调查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马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汪志伟、李国斌同志兼任副主任,具体工作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办。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报经组长同意后,由接任工作的同志替补,不再另行发文。

附件2

庄浪县第三次土壤普查专家组

组  长:李国斌   农技中心主任         高级农艺师

副组长:杨强军   农技中心副主任       高级农艺师

马旭升   农技中心副主任       高级农艺师

成  员:靳海波   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股股长      高级农艺师

韩  晓   自然资源局确权登记股股长        中级工程师

孙小平   生态环境局水和土壤生态环境股股长    助理工程师

李  维   水务局农村人饮建设项目办公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

刘五喜   土肥站站长            农艺师

陈娟娟   农环站站长            高级农艺师

杨虎虎   办公室副主任          助理农艺师

       李春阳   农技站副站长          农艺师

丁婷婷   土肥站副站长          农艺师

高碧涛   土肥站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徐  佩   土肥站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李亚娟   土肥站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何  坎   通化镇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田庆美   郑河乡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苏小龙   永宁镇技术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邵  倩   良邑镇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田  进   岳堡镇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党林学   南湖镇技术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李  军   赵墩乡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李敏智   韩店镇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李俊徽   南坪镇技术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徐俊祎   朱店镇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石玉章   水洛镇技术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董婷婷   万泉镇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万子栋   大庄镇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柳  岩   阳川镇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魏礼明   柳梁镇技术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杨  涛   卧龙镇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苏菊玲   盘安镇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崔志峰   杨河乡技术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全县第三次土壤普查专家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技中心,由杨强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技术组织实施工作。

相关链接:《庄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庄浪县第三次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