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GSLG15-D02001-2021-035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文机关: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2021-08-13
- 发文字号:庄政发〔2021〕43号
- 发布日期:2021-08-13
- 有 效 性:
- 标 题:关于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
- 内容概述:
庄浪县人民政府关于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
省农业农村厅:
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是改善农业环境、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形成绿色循环发展方式、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我县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为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工作成效,按期完成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一)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现代化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理念,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有四点:一是我县有机肥资源丰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高,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二是我县苹果、蔬菜上化肥用量偏高。化肥过量施用造成面源污染,耕地地力下降,通过项目的实施,增施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用量,提高了我县耕地质量等级;三是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解决了养殖场粪污污染问题,增加了养殖场收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重要意义有三点:一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稳粮保供能力的需要,三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需要。
(二)我县畜禽粪污产生量、处理量及粪肥还田能力
庄浪县有机肥资源十分丰富,2020年全县畜禽粪污资源总量为135.59万吨,资源化利用量为105.25万吨,其中:堆肥利用量为45.42万吨,生产有机肥45万吨,能源化利用14.83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7.6%。剩余30.34万吨,项目可处理5.85万吨,其余24.49万吨,企业生产商品有机肥、农户自施粪肥可全部消纳。通过项目的实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我县有机肥源充足,可完全满足项目的需要。
二、总体要求、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坚持系统观念,促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着力打造“甘味”农产品,创新工作机制与技术模式,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增加有机肥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扎实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增加有机肥投入,改善施肥结构,满足作物养分需求,促进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综合考虑土地和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种养对接,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利用有机肥资源,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坚持减量与增效并重。通过增施有机肥,加快有机肥资源还田,用有机养分替代部分化学养分,促进化肥减量和利用率提升。强化有机无机结合,不断提升农产品产量、品质,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三是坚持示范与推广并行。加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创建,强化技术模式的集成创新和试验示范。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等方式,广泛宣传有机肥施用试验示范效果,辐射带动面上推广应用。
三、任务目标
我县作为2021年全省试点县之一,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补奖试点,试点实施范围仅限耕地和园地,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主体提供粪肥收集、处理、转运、施用服务,构建3种以上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推动化肥减量,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通过财政补助奖励支持,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力争通过3-5年试点,扶持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培育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一批成熟的组织方式和补贴方式,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经验。我县在马铃薯、苹果、蔬菜上实施,任务面积10万亩,带动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一)创建内容
计划在全县14个乡镇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面积10万亩(马铃薯6.5万亩,苹果3万亩,蔬菜0.5万亩),其中粪肥还田技术面积9.1万亩,商品有机肥技术面积0.9万亩,补助商品有机肥80kg/亩,有关乡镇面积分配(见附件2)。在通化镇通边村、韩湾等村建立1个万亩马铃薯粪肥还田示范片,每个模式建立1个千亩试验示范区,鼓励示范区内发酵、转运、还田施用等环节全程机械化,并树立标牌,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责任,示范带动全域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粪肥还田行动,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化肥减量提质增效,通过核心示范区的建设,推进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我县10万亩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任务的完成,辐射带动全县粪肥基本还田。苹果、蔬菜粪肥还田量1000kg/亩,马铃薯粪肥还田量500kg/亩;苹果施商品有机肥300kg/亩。
1.马铃薯核心示范区。在我县的通化镇通边村、韩湾村,南坪镇的史坪村,岳堡镇南岔村各建立1个马铃薯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千亩核心示范区。
2.苹果核心示范区。在我县的水洛镇北山、朱店镇毛柳、郑山村各建立1个苹果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千亩核心示范区。
3.蔬菜核心示范区。在我县万泉镇霍李村、南湖镇陈庄村各建立1个蔬菜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百亩核心示范区。
4.试验研究。开展试验研究12项,马铃薯肥料利用率试验、苹果肥料利用率试验、蔬菜肥料利用率试验3项,马铃薯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效果监测试验、苹果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效果监测试验、蔬菜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效果监测试验3项,马铃薯有机-无机配施试验、苹果有机-无机配施试验、蔬菜有机-无机配施试验3项,马铃薯有机-无机最佳配比试验、苹果有机-无机最佳配比试验、蔬菜有机-无机最佳配比试验3项。并加大沼液、沼渣试验示范力度,促进“果(菜)-沼-畜”循环技术模式的扩大应用。
(二)实施模式
我县推广“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种植合作社”、“分散养殖户+粪肥处理服务组织指导+各自还田”、“商品有机肥直接还田利用”四种运行服务模式。
1.“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粪肥还田服务模式。县域内的有机肥企业将畜禽粪肥收集在一定的场所进行集中发酵腐熟,腐熟好的粪肥由有机肥企业配送到田、到户的模式。我县主要朱店镇、万泉镇、南坪镇、南湖镇、水洛镇、通化镇实施“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粪肥还田服务模式,推广面积4.3万亩。
2.“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种植合作社”粪肥还田服务模式。我县主要在郑河乡、永宁镇、良邑镇、韩店镇、赵墩乡实施“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种植合作社”粪肥还田服务模式,推广面积2.8万亩。
3.“分散养殖户+粪肥处理服务组织指导+各自还田”粪肥还田服务模式。我县主要在卧龙镇、柳梁镇、岳堡镇实施“分散养殖户+粪肥处理服务组织指导+各自还田”粪肥还田服务模式,推广面积2万亩。
4.商品有机肥直接还田服务模式。有机肥厂把畜禽粪污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有机肥厂配送到户、到田直接还田利用模式,商品有机肥按80kg/亩标准进行补助。我县在良邑、南坪、朱店、万泉等乡镇苹果上推广商品有机肥直接还田服务模式,推广面积0.9万亩。
四、重点工作
(一)严格遴选服务主体
按照自愿申报与竞争性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公开遴选粪肥收集处理、堆沤腐熟、配送还田、机械施用能力强的企业、合作社等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服务主体。服务主体必须要有与承担任务相适应的经营范围、技术队伍、处理场地、堆沤腐熟设备、收集配送车辆、施肥还田机械等基本条件。引导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养殖企业(场)签订供销合同,与种植农户、大户、合作社等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环节、还田数量和质量。结合辖区内的肥源种类、种植特点、作物需肥规律、地力水平和作物目标产量,确定最佳施肥方案,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服务,指导种植农户、大户、合作社等签订化肥施用减量承诺书。
(二)创新运行服务机制
注重发挥市场作用,运用市场手段,整合各类资源,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的实施机制。在社会化服务带动方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壮大一批有一定运营基础的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展粪肥使用全过程服务、托管式服务、专业化服务,加快有机肥应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带动,支持提供粪污收集、处理、转运、施用的服务企业(不含养殖企业)、合作社等主体以及提供粪肥还田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扩大粪肥还田利用社会化服务市场规模,引导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大投入,提高规模效益,降低运营成本,确保经济可行,促进增产提质,形成良性循环。深入推动种养结合、用养结合、点面结合,我县在蔬菜、苹果、马铃薯上实施,推广“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种植合作社”、“分散养殖户+粪肥处理服务组织指导+各自还田”等运行服务模式,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化肥减量“双目标”的实现,打通种养循环通道。积极引导有机肥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养殖、种植生产主体对接,提供“收、处、转、测、供、施”一条龙服务;鼓励支持大型养殖场成立粪肥服务组织,积极处理施用有机肥。
结合实际,我县推广4种粪肥还田服务模式。并在完善现有模式的基础上,积极与有关方面合作,大胆创新探索新模式、新方法。通过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的实施,建立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四种机制。一是我县种养结合的机制,二是我县畜禽粪污利用机制,三是我县社会化服务的机制,四是我县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的机制。
(三)打造优质示范基地
结合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集成组装技术模式,创新组织方式,强化对接合作,提高科技水平,树立示范样板,建立一批有示范、有品牌、有名头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基地,不断着力打造优质“甘味”农产品生产基地,用健康的土壤和绿色的生产方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示范基地示范面积不少于1万亩,鼓励示范区内发酵、转运、还田施用等环节全程机械化,并树立标牌,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责任,示范带动全域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
(四)狠抓质量监管及效果监测评价
突出用肥安全,严把粪肥质量关,严格按照《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Y/T3442-2019)标准进行堆肥处理。在施肥关键时期,要委托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粪肥质量抽检,重点检测粪肥中有机质、酸碱度、种子发芽指数、蛔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群数以及环境限量指标(附件8),并建立数据库档案。严格按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效果监测方案》(农农(肥水)〔2021〕 20号),每种作物、每种模式至少布设3个监测点,监测点数20个以上,监测绿色种养循环、粪肥施用在增收增产、提质增效、化肥减量、地力培肥等方面的作用,科学评价试点实施效果,为探索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效果监测评价。在通化镇通边村、南坪镇史坪村、永宁镇秦洼村、岳堡镇大湾村、水洛镇北山、良邑镇良邑村、朱店镇郑山村、万泉镇霍李村、南湖镇陈庄村等村建立20个粪肥还田效果监测点,按1000亩取1个土样,共取土样100个,测定土壤养分,指导项目实施区科学施肥;粪肥样按1000吨1个样,取100个;粪肥还田植株样、常规施肥样各20个,共40个样品,评价产品质量。土样、植株样、粪肥样送到省上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化验、检测。监测项目实施前后施肥水平、土壤肥力变化动态和马铃薯、蔬菜、果品品质的变化。腐熟好的粪肥分乡镇、作物、面积按比例抽取样品,做到腐熟一批抽检一批,还田一批抽检一批,进行质量监管。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原料样和生产的每一批次粪肥样都要检测,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环节上,一是技术推广部门对每一批出厂到田的粪肥都要抽检,二是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粪肥还田的风险,与种植户或合作社签订质量协议书;三是提供畜禽粪污的养殖企业或合作社出具无害化承诺书,并保障畜禽粪污的质量。
施肥调查。在项目区开展50户粪肥还田、施肥情况、化肥用量、农户满意度调查,科学合理设置效果监测点,项目区对粪肥还田效果进行监测,及时了解掌握粪肥还田效果。一是严格控制质量,以“资源化、无害化、专业科学化”为着力点,建立畜禽粪肥还田监测制度,对每一批次的还田粪肥中的重金属以及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等限量指标进行检测,及时掌握还田粪肥有害物质含量,严防还田环境风险,确保还田粪肥安全质量关。二是做好施肥调查和效果监测,用监测数据科学评价粪肥还田在提质增效、化肥减量、地力培肥等方面的作用。强化“三个突出”,一是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安全性。保证无害化处理,保障好粪肥的质量,不能出现二次污染;二是科学用肥,促进减量的科学性;三是建立整县推进机制的整体性。
(五)粪肥还田实行“以奖代补”
粪肥还田收集处理、运输、施用服务,只能补贴服务,不能补助设施、机械、场地等。按照项目要求对粪肥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打包奖补。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按面积实行奖励性补贴。县农技中心同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对象签订三方协议,服务主体提交畜禽粪污收购、运输、配送花名册等相关证明材料,经验收合格后进行奖补。县农技中心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按照区域和作物为种植户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粪肥施用量按作物确定,农户自施70%,30%由遴选的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项目补贴资金不超过100元/亩,直接补贴给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
五、资金补助环节及标准
(一)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
2021年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其中购买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830万元,商品有机肥90万元,模式创新、检验监测、田间试验示范、评价、技术指导及宣传培训等资金80万元。资金主要对粪肥还田收集、处理、转运、施用等服务的重点环节予以“一揽子”补奖,补奖资金占资金总额的83%,亩均补贴资金量可根据粪肥来源成本、转运距离、还田方式等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区分补贴;根据粪污类型、运输距离、施用方式、还田数量等合理测算各环节补贴标准,依据专业化服务主体在不同环节的服务量予以奖补,补贴比例不超过本地区粪肥收集处理转用施用总成本的 30%;对提供全环节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主体,可依据还田面积按亩均标准打包奖补。商品有机肥施用补助占资金总额的9%。模式创新、检验监测、田间试验、技术指导等资金不超过资金总额的8%。资金补助不包括养殖企业,不得用于补助养殖主体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粪肥还田利用机械不在补奖范围,可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应补尽补。
模式创新、检验监测、田间试验示范、评价、技术指导及宣传培训等资金80万元。其中:田间试验补助资金12万元,开展试验研究12项,每个田间试验补助1万元。补助环节为试验用肥料、种子、地膜、雇工等补助,试验标牌和介绍牌制作,试验田间记载、种植、收获、考种、分析及试验方案与报告编写等。其余68万元用于取土化验、粪肥样检测、宣传培训、效果评价、示范县标牌制作、沼肥的试验示范及核心示范区建设等,资金使用见下表。
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计划表
序号 | 建设内容 | 面积(万亩) | 补助标准 | 金额(万元) | 备注 |
1 | 粪肥还田 | 9.1 | 每亩补贴90元以上 | 830 | 招标采购 |
2 | 商品有机肥 | 0.9 | 每亩补贴不超过100元 | 90 | 招标采购 |
3 | 试验示范、沼肥示范、效果监测、评价、宣传培训等 | 采集分析土壤样品100个、粪肥样100个、植株样品40个,安排试验6项以上,项目宣传培训等。 | 80 | ||
合计 | 10 | 1000 |
(二)物资的招标采购及有关要求
1.政府购买服务。因地制宜探索政府购买(委托)服务的有效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快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推广。鼓励、支持全县提供粪污收集处理服务的企业、粪肥还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其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示范作用。
2.有机肥的采购依据。我县有机肥资源丰富,县内畜禽粪污等有机肥资源利用不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合理利用县内有机肥资源,不仅能提升我县种植与养殖结合水平,而且能解决县内畜禽粪污等资源的浪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我县有机肥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粪肥还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我县范围内进行招标。
3.物资的发放及监管。物资的发放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制。由乡、村干部、农技人员进行发放,并在物资配送现场完成登记造册,建立物资发放台账,对商品有机肥、社会化服务组织粪肥还田过程、有机肥原料进行全程监管,对有机肥数量、质量进行随机抽查,确保有机肥发放到户、施用到田。
六、进度安排
2021年6月-7月,制定工作方案,落实项目实施地点,确定核心示范区等。
2021年8月,社会化服务组织、商品有机肥的招标采购,遴选项目服务对象,物资发放公示,宣传培训。
2021年9月-10月,发放有机肥,指导开展粪肥还田,腐熟好的粪肥抽检等,结合秋覆膜将腐熟好的肥料施用到田。
2021年11月,取样、化验,积极指导项目区开展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化肥用量减少5-10%。
2021年12月,全面总结项目完成情况。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局、发改局、统计局、审计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有关乡(镇)长及农技中心主任为成员的行政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我县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创建行动,不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农业农村局成立以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果业、畜牧、能源等有关技术人员、中心相关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分区域制定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好关键技术。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开展以及项目的规划、建设与实施;各有关乡镇具体负责任务落实、物资发放等。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强有力的推动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顺利实施。
(二)压实试点任务。及时制定我县项目实施方案,让项目具备可操作性、能落地,做到“一县一策一方案”。按照项目要求,服务对象由乡镇、村社进行摸底,并上报县农业农村局。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提供粪肥还田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同服务对象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义务,确保肥料配送到位。集中打造一批绿色种养循环试点示范片,树立一批绿色种养循环试点的样板区,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建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县标牌。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任务落实不到位的乡镇进行通报,在关键农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督导,推动措施落实,项目结束后,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验收。
(三)强化支持保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粪肥还田利用,加大对专业化服务主体的引导扶持力度,加快粪肥还田利用服务市场主体培育,合理布局产业,促进种养结合。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提高粪肥收集、处理、转运、还田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率,分区域、分作物完善还田利用技术方案,应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技术到位率。加强与教学科研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作用。
(四)严格技术要求。规模养殖场应当合理负担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成本,粪肥还田前必须按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36195-2018)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腐熟堆沤,还田施用时的砷、汞、铅、镉、铬、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等限量指标符合《有机肥料》(NY/T525-2021)(附件7)要求。结合作物需肥特点,根据不同地力条件、不同作物、不同产量目标,科学确定粪肥还田量和替代化肥比例,确保作物养分需求,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产品质量。做好施肥调查和效果监测,用监测数据展示粪肥还田在提质增效、化肥减量、地力培肥等方面的作用。
(五)科学监督评价。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等有关要求,做好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构建粪肥流向全程可追溯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粪污收集、粪肥处理、粪肥还田管理台账,定量化管理粪肥来源、收集处理方式、应用区域作物等,实现粪肥来源清楚、去向有据可查,监管不留死角。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定期开展抽检,避免因粪肥还田利用技术不到位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适时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组织专家进行评价指导,建立长效评价机制。
(六)强化绩效管理。规范奖补内容、环节和比例,强化资金使用监管,保障资金规范使用,提升资金使用透明度。建立一套档案,收集数据及影像资料,建立数据库,记录工作台账。组织乡镇政府对提供的社会化服务进行核实、发放、登记造册,以村为单位实行监督公示,公示环节以照片的形式存档,确保补助物资和技术服务到户到田。
(七)强化宣传指导。因地制宜编制印发农家肥堆沤腐熟技术要点和施用方法,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召开技术培训班、创办“田间学校”、采取科技讲座、蹲点包片、发放和张贴技术明白纸等方式,指导专业化服务主体、种植主体提高技术水平,深入村社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技术落地到田、发挥成效。同时,广泛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加强政策宣传。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创新机制,讲好农业绿色发展故事,营造良好的舆论氖围。于11月20日前将项目总结、绩效自评报告、整县推进典型模式报送省农业农村厅。
附件:1.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技术指导与模式创新专家组成员名单
3.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乡镇任务分解表
4.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技术指导意见
5.招标物资技术参数表
6.粪肥质量检测指标项
7.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绩效目标表
庄浪县人民政府
2021年8月12日
附件1
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2021年庄浪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县政府决定成立2021年庄浪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 长:王 敏 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樊对对 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赵周瑜 县发改局局长
李海军 县财政局局长
李三卫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薛拴成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江胜 县文旅局局长
魏永新 县审计局局长
高 雄 县统计局局长
邵小伟 市生态环境局庄浪县分局局长
李国斌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董建国 县畜牧兽医中心主任
王 宽 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主任
刘安东 水洛镇人民政府镇长
朱雨苗 南湖镇人民政府镇长
苏甲宾 朱店镇人民政府镇长
郭 翔 万泉镇人民政府镇长
苏立君 韩店镇人民政府镇长
刘兵强 卧龙镇人民政府镇长
石仁俊 阳川镇人民政府镇长
靳国璧 盘安镇人民政府镇长
马库和 大庄镇人民政府镇长
何玉柱 通化镇人民政府镇长
郑健龙 岳堡镇人民政府镇长
马平原 柳梁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 荣 永宁镇人民政府镇长
石晓东 良邑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 焘 南坪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智瀛 杨河乡人民政府乡长
李亚辉 赵墩乡人民政府乡长
李 伟 郑河乡人民政府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由薛拴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国斌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2021年庄浪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
附件2
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技术指导与模式创新专家组成员名单
为了认真开展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创建工作,决定成立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技术指导与模式创新专家组成员名单,现将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 长:李国斌 农技中心主任 高级农艺师
副组长:谢永贤 农技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高世红 农技中心副主任 高级农艺师
杨强军 农技中心副主任 高级农艺师
成 员:柳志成 动物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高级兽医师
毛彩霞 农村能源服务中心副主任 高级农艺师
刘五喜 土肥站站长 农艺师
王选强 自然资源局技术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孙耀科 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技术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丁婷婷 土肥站副站长 农艺师
杨彦军 土肥站包片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高碧涛 土肥站包片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徐 佩 土肥站包片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何 坎 通化镇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田庆美 郑河乡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苏小龙 永宁镇技术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邵 倩 良邑镇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田 进 岳堡镇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党林学 南湖镇技术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李 军 赵墩乡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李敏智 韩店镇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李俊徽 南坪镇技术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徐俊祎 朱店镇技术负责人 农艺师
石玉章 水洛镇技术负责人 高级农艺师
董婷婷 万泉镇技术负责人 助理农艺师
刘建龙 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股 农艺师
史艳虎 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股 农艺师
张亚斌 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股 农艺师
张鹤康 农业农村局项目管理股 助理农艺师
技术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技中心,谢永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技术组织实施工作。
附件3
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乡镇任务分解表
序号 | 乡镇 | 粪肥还田分作物面积(亩) | 粪肥还田量(吨) | 苹果施用有机肥面积(亩) | 种养循环面积合计(亩) | 技术负责人 | |||
马铃薯 | 苹果 | 蔬菜 | 小计 | ||||||
1 | 通化镇 | 6000 | 6000 | 3000 | 6000 | 何坎 | |||
2 | 郑河乡 | 5000 | 5000 | 2500 | 5000 | 田庆美 | |||
3 | 永宁镇 | 5000 | 5000 | 2500 | 5000 | 苏小龙 | |||
4 | 良邑镇 | 2000 | 3000 | 5000 | 4000 | 1000 | 6000 | 邵倩 | |
5 | 岳堡镇 | 5000 | 2000 | 2000 | 9000 | 6500 | 9000 | 田进 | |
6 | 南湖镇 | 5000 | 3000 | 500 | 8500 | 6000 | 1500 | 10000 | 党林学 |
7 | 赵墩乡 | 5000 | 3000 | 8000 | 5500 | 8000 | 李军 | ||
8 | 韩店镇 | 5000 | 5000 | 2500 | 5000 | 李敏智 | |||
9 | 南坪镇 | 6000 | 3000 | 9000 | 6000 | 1000 | 10000 | 李俊徽 | |
10 | 朱店镇 | 5000 | 3000 | 8000 | 5500 | 2000 | 10000 | 徐俊祎 | |
11 | 水洛镇 | 5000 | 4000 | 500 | 9500 | 7000 | 1500 | 11000 | 石玉章 |
12 | 万泉镇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4000 | 董婷婷 | ||
13 | 柳梁镇 | 5000 | 5000 | 2500 | 5000 | 魏礼明 | |||
14 | 卧龙镇 | 6000 | 6000 | 3000 | 6000 | 杨涛 | |||
合计 | 65000 | 21000 | 5000 | 91000 | 58500 | 9000 | 100000 |
附件4
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技术指导意见
为做好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粪污”变“粪肥”,促进有机肥科学合理施用,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基本原则
1.生产与生态兼顾。增加有机肥投入,改善施肥结构,促进高产稳产。考虑环境承载量,就地就近施用粪肥,实现循环利用,减轻面源污染。
2.减量与增效协同。用有机养分替代部分化学养分,减少化肥用量。强化有机无机结合,提升肥料利用效率和耕地地力水平。
3.安全与有效并重。满足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确保发酵腐熟,保证安全施用。强化粪肥施用指导,合理确定用量,优化施肥方式,提高应用效果。
二、技术指标
1.堆肥质量指标。堆肥中期高温维持50-60℃,条垛式不少于15天,槽式不少于7天。腐熟后堆体呈黑褐色,一般呈弱碱性,不再产生臭味,不吸引蚊蝇。
2.安全监测指标。堆肥过程中应进行不少于1次抽检,检查堆肥腐熟度;施用前应参照相关肥料抽查技术规程进行1次抽检,检测堆肥是否腐熟完全,相关有毒有害限量指标是否符合《有机肥料》(NY/T525-2021)要求。
3.施用技术指标。结合本地实际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相关试验成果,科学确定不同作物有机肥使用量、时间和方法。一般堆肥亩施用量1000-2000 公斤、沼渣沼液2000-3000公斤、商品有机肥300—800公斤。
三、关键技术
1.堆肥还田。以畜禽粪便为原料,根据堆肥场地条件、生产规模需求等采用条垛、槽式等方式堆肥。控制含水量45%-65%、碳氮比20:1-40:1、pH为5.5-9.0,按堆肥物料质量的0.1%-0.2%接种有机物料腐熟剂。按照《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Y/T3442-2019)要求,堆肥中期高温并持续,温度较低区域适当延长维持时间,实现充分腐熟。堆肥施用量一般1000-2000公斤/亩,采用撒施、条施、沟施、穴施等方式。宜在秋季或播种(移栽)前作基肥施用,避开雨季,施入后24小时内翻耕入土。
2.沼渣还田。根据沼气发酵技术要求,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和无害化处理,后经干湿分离,将沼渣用于农田。腐熟的沼渣一般作基肥,用量2000-3000公斤/亩,采用撒施、条施、穴施等方式,及时翻耕覆土。采用穴施、沟施,然后覆土。不宜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施。
3.沼液还田。分离沼渣后的沼液一般作追肥,采用条施、穴施、环状施肥和喷灌、滴灌、叶面喷施等方式,及时覆土。沼液施用应根据养分含量和作物特点适当稀释,微灌施用时注意过滤,避免堵塞管道和滴头。沼液可浸种,使用前稀释,浸泡后的种子沥干后用清水洗净。
4.商品有机肥施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商品有机肥,质量应符合《有机肥料》(NY/T525- 2021)要求。可作基肥,采用穴施、沟施、环状施肥等方式集中施用,用量一般300—800公斤/亩,注意与化肥配合施用。施用时与植株根系保持一定距离,在两行作物中间沟施或株间穴施。作种肥时采用条施、点施和穴施等方式,可与化肥混合,随机械播种施入土壤,避免与碱性肥料或杀菌剂同时施用。
四、注意事项
1.把好堆肥质量关。规范养殖环节,严格饲料添加剂标准,降低重金属、氮、抗生素等投入,让畜禽吃的安全,从源头控制粪肥利用风险。要规范处理环节,加强堆肥积造过程质量控制,注意清除塑料、玻璃、金属、石块等杂物,定期监测堆肥、沼液发酵程度。施用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安全。
2.强化合理施用。以《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2524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NY/T1868-2021)为指引,科学合理确定粪肥施用的数量、时间和方法,避免过量和过于集中施用。在施用腐熟度较低的粪肥时,避开作物根系,配合施用化肥和石灰,避免烧苗烧根、病虫草害等现象。
附件5
招标物资技术参数表
序号 | 物资名称 | 技术参数 |
1 | 有机肥料 | 符合NY/T525-2021质量标准,必须取得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且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腐熟的有机物料,颗粒或粉剂,其有机质含量(以烘干基计)≥30%;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4%;水分(鲜样)的质量分数≤30%;酸碱度(pH)5.5-8.5;总As≤15mg/kg,Hg≤2mg/kg,Cd≤3mg/kg,Pb≤50mg/kg,Cr≤150mg/kg;粪大肠菌群数≤150个/g,蛔虫卵死亡率≥95%。 |
附件6
粪肥质量检测指标项
序号 | 项目 | 方法 |
1 | 样品采集和保存 | GB/T 25169-2010 |
2 | pH值 | NY/T 3442-2019 |
3 | 有机质(g/kg) | NY/T 3442-2019 |
4 | 水分质量分数,% | GB/T 8576-2010 |
6 | 蛔虫卵死亡率,% | GB/T 19524.2-2004 |
7 | 粪大肠菌群数,个/g | GB/T 19524.1-2004 |
8 | 种子发芽指数,% | NY/T 3442-2019 |
9 | 总铬(mg/kg) | GB/T 23349-2020 |
10 | 总镉(mg/kg) | GB/T 23349-2020 |
11 | 总铅(mgkg> | GB/T 23349-2020 |
12 | 总砷(mg/kg) | GBT 23349-2020 |
13 | 总汞(mgkg) | GBT 23349-2020 |
备注 | 环境限量指标符合NY/T 525-2021标准检测要求。 |
附件7
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绩效目标表
专项名称 |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 | |||
中央主管部门 |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 | 专项实施期 | 2021年 | |
省级财政部门 | 甘肃省财政厅 | 省级主管部门 |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 |
资金情况(万元) | 年度金额: | 1000 | ||
其中:中央补助 | 1000 | |||
地方资金 | ||||
年度目标 | 目标1: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目标2:增加有机肥用量,减少化肥用量,促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持续发展;目标3: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值 | |
绩效指标 | 产出指标 | 数量指标 | 指标1: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数量(个) | 1 |
指标2:种养循环试点面积(万亩) | 10 | |||
生态效益指标 | 指标: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90 |
相关链接:庄浪县人民政府关于庄浪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