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社会救助领域“小切口”改革

  • 时间:2025-02-27 09:37
  • 浏览次数:
  • 字体: [ ] [ ] [ ]
  • 分享:

庄浪县社会救助领域“小切口”改革工作方案 

《甘肃省社会救助领域“小切口”改革工作方案》确定平凉市为试点区域,按照市民政局工作安排,为扎实做好试点工作,结合全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改革事项

建立社会救助“一次申请、分层分类审核认定”工作机制。

二、改革目标

通过整合各类社会救助政策规定、行政文书,优化审核确认工作流程等措施,将传统社会救助“申请什么项目,审核什么项目”的单一受理审核模式转变为“一次申请、分层审核认定”的综合办理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社会救助办理中“反复申请”反复确认”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可及性、便捷性,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织密兜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推动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社会救助领域“小切口”改革提供经验。

三、改革措施

(一)明确低收入人口范围。社会救助领域“小切口”改革认定的低收入人口包括: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低收入人口认定和临时救助均按照共同生活家庭成员进行认定。

(二)施行综合性行政文书。整合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及临时救助的申请、调查、初审、公示、确认、定期核查等表册和文书,一次性完成申请人家庭基本信息采集、经济状况核查授权及承诺等事项,有效解决“反复申请”问题。

(三)做好分类依次审核确认。根据申请人家庭收入、刚性支出、财产状况和家庭结构、致困原因、持续时间、自救能力等多个维度,综合评定家庭经济状况,按照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顺序依次进行认定,有效解决“反复审核”问题。

(四)推进认定标准有效衔接。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定期核查)和临时救助经济状况调查时间段均为前12个月,对家庭成员必需的就业成本按照实际情况适当子以扣减。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对因病、因学、因残、因灾害意外事故及特殊人群照护费、营养费等刚性支出分梯度、按比例予以扣减。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刚性支出应包括基本生活支出,且对所有刚性支出进行全额核算。推进各类低收入人口在认定标准上科学规范、有效衔接,有效解决“反复确认”问题。

(五)分层分类落实救助政策。根据审核确认的低收入人口类型和救助需求,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纳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救助帮扶范围,对不再符合救助条件需要退出的,根据实际情况落实不超过6个月的渐退期。对已退出的,继续做好动态监测。

(六)开展定期核查动态管理。优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每年至少核查一次,对于家庭经济状况有明显变化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核查。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按照程序及时作出相应低收入人口认定类型调整。

四、时间安排

(一)制定工作方案(2025年2月下)。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试点任务,细化重点任务等。

(二)全面动员部署(2025年3上旬)。组织各乡镇(城市社区)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对乡镇(城市社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口径。

(三)抓好试点实施(2025年3下旬6月)。全面抓好试点改革,抽组人员深入基层督查指导,发现试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优化工作措施

(四)总结试点工作(2025年7月)。全面总结分析建章立制、体系构建、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试点工作成效,形成试点工作报告,并接受市级评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成立社会救助领域“小切口”改革工作领导专班,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为社会救助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全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各乡镇、城市社区应当成立“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专班,负责试点工作。

(二)加强督查指导。县级成立巡回督查指导工作组,分组深入各乡镇、城市社区开展督查指导,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掌握基层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分析研究指导。

(三)加强工作衔接各乡镇、城市社区要加强与县级部门的沟通衔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要与相关专项救助部门联系,协调做好政策衔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