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南湖镇位于庄浪县西北部,西接静宁县,东靠宁夏隆德县,北与赵墩乡、岳堡镇相连,南与柳梁镇、卧龙镇接壤,居“两省三县六乡镇”中心,静庄、秦隆公路贯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现辖16村112社、7637户24518人,现有耕地5.98万亩,人口均2.5亩。其中农业人口5688户22639人,202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4537元。
初夏的庄浪,乡村如画,文明成风。从田间地头到村舍院落,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浸润着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作为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南湖镇,正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根本、以文化为灵魂,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让文明之花在陇原大地绽放。
党建领航,筑牢文明创建“主心骨”
“支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在南湖镇高房村,村党支部领办的集体经济合作社里,村民们正忙着分拣刚采摘的高原夏菜。这是南湖镇“党建+产业”模式的生动缩影——通过培育庄浪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联合党委等3个党建典型,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
在席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板凳课堂”正热闹开展。老党员用方言解读乡村振兴政策,村民们围坐倾听,时不时插话提问。这样的“田间讲堂”“炕头宣讲”已累计开展120余场,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村头的“红色记忆博物馆”里,泛黄的革命文献和老物件无声诉说着历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镇党委还创新推出“党员联户文明岗”,每位党员包联10-15户群众,负责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环境监督等事务。高房村党员王彦军包联的片区,过去“三堆”乱放问题突出,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家家户户门前都种上了花草,成了村里的“文明示范巷”。
生态宜居,擦亮乡村文明“高颜值”
走进南湖镇,庄静路、庄隆路等主干道两侧,新栽的行道树与成片的花卉相映成趣,11公里的绿色长廊成为乡村“颜值担当”。南湖镇配合完成庄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规范运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让青山绿水成为常态。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南湖镇拆除废弃危房1.5万平方米、残垣断壁5800米,治理蓝色彩钢11万平方米,清理“三堆”4600多处,还修建了200米文化墙、18处小花园,栽植景观树1300棵、花卉2万平方米。如今的村落,沟渠清澈、庭院整洁,“脏乱差”彻底变身“洁净美”。
文化铸魂,涵养乡风文明“内动力”
“德治润村、文明美村”是南湖镇的治理理念。南湖镇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体系,修订村规民约,通过网格员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重家教、立家规、树家风。高房村一位老人感慨:“现在邻里吵架少了,互相帮忙多了,风气越来越好!”
为传承乡土文化,南湖镇挖掘本地非遗资源,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红色记忆博物馆里,一件件老物件讲述着革命故事;文化活动中,村民自编自演的眉户展现着乡村新貌。这些举措让文明创建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民生为本,传递文明创建“温度感”
“现在看病有医保,住院还能报销,日子越来越有保障!”南湖镇一位困难群众拿着刚办好的慢病卡,脸上满是笑容。南湖镇精准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政策,2024年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81万元,落实公益性岗位272人、生态护林员123人,完成农村妇女“两癌”筛查229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21对,办理慢病卡90张,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兜牢民生底线。
“现在看病有医保,住院还能报销,日子越来越有保障!”南湖镇一位困难群众拿着刚办好的慢病卡,脸上满是笑容。南湖镇精准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政策,2024年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81万元,落实公益性岗位272人、生态护林员123人,完成农村妇女“两癌”筛查229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21对,办理慢病卡90张,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兜牢民生底线。
善治长效,提升文明创建“精细度"
文明创建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南湖镇建立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文明行为“积分制”激励等机制,将创建工作融入日常。镇村干部分片包干,定期巡查卫生死角;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活动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性循环。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南湖镇将继续以文明为笔、以实干为墨,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让文明之花在陇原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为百姓创造更具质感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