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县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 时间:2025-04-30 17:37
  • 浏览次数:
  • 字体: [ ] [ ] [ ]
  • 分享:

为全面落实防汛抗旱各项措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县防汛抗旱实际,特制定2025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中心,以落实防汛抗旱减灾责任为抓手,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锚定“无死伤、少损失”总目标,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责任体系,强化监测预警,科学调度防控,全力抢险救援,做好防御救援各项工作,确保重要河流、水库、城市、重要设施防洪安全,一般山洪灾害人员不伤亡,有效减少重特大山洪灾害人员伤亡。

二、工作任务

(一)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各乡镇要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责任体系。汛前,落实各乡镇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山洪灾害防御县级行政责任人,3条主要河流、中小型水库防汛行政、部门责任人,山洪灾害防御“四级包抓”责任人,并报县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分级分部门分解落实责任,汛前逐级备案公示。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解落实岗位责任,建立行业防汛抗旱责任体系。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工作职责,形成责任清单,采取文件送达、媒体公示、致函提示等方式,告知防汛抗旱责任,督促履行职责。

(二)组织做好汛前安全检查。各乡镇、各成员单位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的原则,组织开展汛前大检查。围绕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城市防洪、防汛抢险队伍物资保障等方面,排查责任落实、机制建设、预案(方案)修订、监测预警体系运行、水毁工程修复等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全面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最大限度排除和降低安全风险。

(三)完善暴雨精细化预警机制。完善“1263”精细化预警响应机制,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市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精细到县区,县气象部门提前6小时、提前3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精细到乡镇,开展强降水递进式预报预警。各乡镇以“三单”(提示单、预警单、指令单)为管控手段,按照“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并组织特殊人群转移、提前3小时组织受威胁人员转移”要求有序组织防范应对。

(四)加强防洪工程调度管理。水务部门组织编制审批水库防洪调度计划,完善洪水调度方案,落实水库安全度汛、下游洪水风险预警等各项措施,汛前批复执行;水务部门组织编制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审核同意后报县应急管理局保障中心备案并批准执行,切实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确保水库工程安全。要加强蓄水拦挡工程调度管理,严格执行运行规范和调度计划,科学调度、合理调蓄、平稳蓄泄,确保工程及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务、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水库、淤地坝、尾矿库等蓄水拦挡工程运行管理和监管,落实工程巡查监测、水情测报等措施,确保稳定运行。发生汛情、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管控措施,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及时报告、通报情况,配合驻地政府和下游村社做好抢险和疏散转移工作。水务部门要加强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组织对堤防损毁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加固险段工程,疏通行洪断面,恢复防洪能力。

(五)加强城市防洪安全管理。住建、水务等部门要加强防洪排涝设施管理,认真摸排外洪内涝风险,疏浚清理排洪沟道和排水管道,落实防洪排涝安全措施。一要加强城区和县城周边乡镇洪道沟道管理,清理整治乱倒乱建乱堆问题,疏浚行洪断面,提升防洪排洪能力。二要突出低洼区、地下空间等易涝区域,强化监测预警,疏通排水管道,维修排水设施,完善防涝预案,全面落实内涝应对各项措施。三要突出重点工程和关键措施,对被覆盖洪道进行疏浚,保障泄洪畅通;重点防洪乡镇要根据河道洪沟洪水风险特点,统筹防御和救援,加大风险整治力度,强化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应对措施,全面加强城市防洪管理。

(六)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应对。一是强化防御责任。以县级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村级领导包社、党员干部包群众”的四级包抓责任制,细化责任措施,组织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应对。二是加强监测预警。气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监测站网布局,细化暴雨落区预报,加强基层业务指导,强化监测预警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提升暴雨山洪监测预警能力。三是完善小流域上下游联动机制。水务、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上下游联动预警机制,加强与山洪易发区乡镇对接,核实相关信息,建立小流域山洪风险隐患清单,靠实工作责任,落实预警预报、风险提示、上下游通报、信息共享等措施,确保险区群众快速转移避险。四是强化转移避险。加强沟道出山口、弯道、水高人低、断面狭窄、桥涵卡口、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隐患排查,紧盯沟道河道边住户、外来人员、野外施工作业、涉河涉沟在建工程和生产经营单位等风险区人员,建立人员转移风险清单,明确叫应叫醒、弱势群众帮扶等措施,合理确定转移路线和避险安置地点,按照“四个一律”要求,切实抓好“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关键环节工作,确保预警转移安全高效。

(七)加强行业防洪安全管理。各乡镇和有关成员单位要加强涉河在建工程管理,落实安全度汛措施,保障建设项目和上下游、左右岸公共防洪安全。水务部门要加强河洪道安全管理,加快修复水毁防洪工程,疏浚淤积和杂物,强化水库、淤地坝巡查管护,根据水库下游隐患排查情况,全面落实水旱灾害防御各项措施。交通运输部门要按职责管辖范围加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跨河桥涵排查与整治,组织指导做好县乡道路桥涵安全排查,建立公路防汛风险隐患清单,明确责任,动态跟踪监测落实重点桥涵值守巡查措施,保障交通及公共防洪安全。文旅部门要加强旅游防洪安全管理,督促指导涉水景区管理单位、旅游公司分析景区和线路防洪安全风险,加强警示宣传,落实警戒、劝返、疏导和排水措施,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教育部门要开展教育系统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加强防汛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预案演练,提升防汛应急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其他成员单位根据防汛工作职责,做好行业防汛抗洪工作。

(八)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各乡镇和有关成员单位要持续抓好防汛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要对有关部门施工队伍、机械、防汛物资及社会相关资源进行对接和调查,建立资源台账,健全调度协调机制;要发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主力作用,加强实战化训练演练,提升防汛救援能力;进一步摸清区域各类施工队伍、社会救援力量和物资机械市场资源,建立协议调用、紧急征用等机制,落实抗大洪、抢大险的人力和物资保障措施;抓紧完成防汛物资设备采购和储备,强化物资设备保障能力,重要工程现场要储备一定物资,确保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物资的需求;要进一步完善各类预案,科学准确判断风险,制定合理对策措施,加强宣传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九)加强干旱防御救援工作。气象、水务、农业农村、应急等部门紧盯预测干旱时段,及时分析气象干旱形势,掌握河流来水、工程蓄水、人畜缺水、耕地墒情和作物旱情,会商研判干旱态势,为做好防旱抗旱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要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落实应急供水措施,做好拉运送水准备,及时组织开展拉运送水,保障群众生活用水;要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优化灌溉计划,合理调度水量,力争扩灌抗旱;要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各项准备,适时开展增雨作业,增加有效降水;要及时掌握越冬作物冬眠、返青及春播墒情等情况,指导群众加强田间管理,全面落实春耕农业抗旱措施,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