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2023年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要点

  • 时间:2023-06-29 16:08
  • 浏览次数:
  • 字体: [ ] [ ] [ ]
  • 分享:

庄浪县2023年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要点

2023年,庄浪县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和省市两级相关部门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体制机制,实化细化应急准备措施,科学有序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健全完善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自然资源部门牵头“防”、 应急部门牵头“救”、有关部门协作、技术力量支撑、社会力量参与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组织体系,建立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机制,做好日常管理和灾时应急工作衔接。围绕地质灾害会商研判、监测预警、隐患排查、避险转移、应急救援、督查检查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监测体系和分级预警体系。充分发挥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部门优势,合力推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和应急救援工作的落实。

二、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实施“十四五”防灾减灾规划、“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科学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强化落实多元化分级投入机制,加快建立健全隐患风险识别与管控体系,加快推进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域综合治理和避险搬迁等重点任务实施,把综合治理作为消除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治本之策,进一步夯实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基础。

三、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管控。以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为基础,结合各部门开展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完善分区域、分类型的风险隐患数据库。及时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重点加强城镇、学校、医院、集市、景区和安置点、工棚等人员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重要交通干线、切坡建房区域、旅游景区等区域风险隐患排查,做好风险评估和查漏补缺。对排查出的新增隐患点,抓紧建立台账,及时更新入库,动态研判发展变化趋势,逐一落实防灾避险预案,确保对隐患管控到位,并推动建设安全防护设施,逐步减轻灾害风险隐患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

四、强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进一步提升区域精细化预警水平,做好强降雨期间和重要时段的会商研判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分析,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细化群测群防网格管理,逐点落实、更新群测群防员信息,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夯实基层监测预警能力。强化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力,增强预警信息发布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打通监测预警“最后一公里”。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提升应对重大地质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监测设备配备和技术培训,提高识灾辨灾能力,提升监测科技水平。

五、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做好冻融期和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准备,根据趋势预测,及时组织开展应急会商,制定相应工作措施。做好地震、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监测分析等工作。做好应急救援队伍准备,统筹推进国家综合救援队、地质灾害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基层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专业性强、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处置快捷”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六、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每个重大隐患点应确保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锤炼应急救援队伍,提升抢险救援能力,确保预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督促指导乡镇、村社开展应急演练,做到人人知晓、人人掌握,确保避险撤离“早跑、快跑、会跑”,先期自救互救“有力、有序、有效”。

七、全力推进应急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构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不断提升地质灾害应急能力。按照自然资源部门“全力防、配合救”和应急管理部门“综合防、主导救”的思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抢险救援和灾害救助机制。优化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布局,推进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应急防治专家队伍作用,在遇到突发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迅速组织工作人员、技术单位和应急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力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八、扎实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动态掌握抢险救援物资情况,对物资种类、数量、存储地点、管理员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造册,实施信息化管理。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仓储结合、集约高效”的原则,测算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需求,明确本地区可用的救灾物资,并做好物资补充储备工作。加强照明、通讯、救援工具等重点物资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工况处在良好状态。建立与周边县(区)救灾物资共享和快速调配支援机制,提升就近快速调派能力。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要认真评估所需救灾物资种类和数量,适当前置一定数量救灾物资。

九、科学高效处置险情灾情。全面掌握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受威胁的人员等情况,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征兆时,按照“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要求,紧急撤离疏散群众,做到“应转必转、应转尽转”。地质灾害发生后,按照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尽最大努力抢救被困群众;及时开展应急调查评估、会商研判和监测预警等工作,科学实施救援行动,坚决防止二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落实落细受灾群众撤离安置管控各项措施,坚决避免因管控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

十、强化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充分结合“5 .12”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宣传,切实提升群众识灾、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区域要逐户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人员、一线人员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培训,切实提升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指挥能力,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地质灾害。

十一、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推进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运用,提高地质灾害信息获取、预报预警、风险评估能力。开展地质灾害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开展全县地质灾害防范应对技术、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风险预测研究,提高地质灾害短临预警精确度。强化专业技术支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充实优化地质灾害应急专家队伍,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