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县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2023年全县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出2023年全县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县各级党委安排部署,全面落实防汛抗旱各项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总体目标
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中心,紧盯山洪防御、水库度汛、城市防洪、河流险段等防洪重点,健全责任体系,加强监测预警,科学调度防控,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救援,全面做好防御救援各项工作,确保重要河流、水库、城镇、重要设施防洪安全;确保一般山洪灾害人员不伤亡,遇重特大山洪灾害,及时预警转移、全力抢险救援,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密切关注旱情,统筹调度协调,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抗旱农业生产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分级确定重点,逐级落实行政领导和部门管理责任,汛前分级备案公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解落实岗位责任,建立行业防汛抗洪责任体系。强化山洪灾害“四级”包抓责任,把山洪灾害“四级”包抓责任纳入防汛抗洪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汛前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各乡镇要逐级公示包乡县级领导、包村乡级领导、包户村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包群众的责任人名单,明确工作职责,督促履行到位。
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和行业防汛安全实际,逐级分解落实行业防汛责任。住建局、执法局、公用事业管理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防涝安全责任,明确管网疏浚、积水监测、雨期排水等工作责任;交运局逐级落实各类道路桥涵淤塞堰塞风险监测、警戒管控责任和措施。水务局、水土保持站要排查水库下游河道泄洪安全风险,复核行洪能力和安全泄量,确定风险范围和乡镇村庄名称,落实泄洪预警责任和措施,行洪安全和人员安全。
(二)完善暴雨洪水预警机制。各成员单位要与气象、水务部门建立雨情、水情预测、监测信息报送制度,提升雨情、水情实时监测和共享能力,落实“叫醒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三)抓好防洪安全隐患整治。各乡镇要紧盯地质灾害点、河道行洪安全、切坡、临崖建房农户和住有危房的农户等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开展应急避险演练,确保人员安全。水务部门要全面排查河道洪道堤防工程损毁、河洪道卡口和淤塞风险,汛前修复水毁工程,疏浚行洪断面;住建部门要落实城市防涝排涝措施,疏浚清理排洪沟道和排水管道,保障雨水行泄通畅。交通部门要组织做好道路桥涵风险整治,汛前排除防洪安全风险。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重点,着力做好重点防洪隐患整治工作。
(四)靠实山洪防御关键措施。进一步排摸山洪灾害风险,完善风险区人员台帐,优化转移路线和安全区域,强化工作基础;要复核落实乡镇、村社山洪预警信息员,确定预警联络方式,汛前提交县级气象部门、水务部门,支持更新完善预警系统;要督促指导细化村社预警信息接收、发布流程,切实完善山洪预警体系;要逐村组织开展山洪预警避险预案演练,提升干部群众防御应对能力。
(五)加快修订水库调度方案。水务局要抓紧编制完善水库防洪调度计划,优化调度指标和方式,排摸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完善洪水调度方案,落实水库险情处置、下游预警防范等各项措施,做好水库度汛准备工作。
(六)加强防汛应急能力建设.各乡镇和有关成员单位要持续抓好防汛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要对施工队伍、机械、防汛物资及社会相关资源进行调查,建立资源台账,健全调度协调机制,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和物资,做好防大汛、抗大洪准备。
四、工作措施
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要围绕实现2023年防汛抗旱目标,以完成重点任务为关键抓手,全面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提早统筹谋划部暑。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全面分析本辖区、本行业防汛风险,梳理防汛工作任务,分解落实防汛责任,提早谋划部署,组织做好风险排查整治、防御救援准备工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把握形势和工作动态,做到横向督促协调到位,指挥调度有力有效,应急联动协调高效,信息交流精准全面,纵向部署精准扎实,措施跟踪到位,报告及时全面准确。
(二)加强安全责任管理。要全面落实防汛抗旱乡镇“属地管理”和行业部门“综合监管”责任体系。各级各类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做好隐患排查、预案修订、培训演练、预警转移等各项工作。要采取重点抽查、调阅文件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组织做好责任体系建设。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采取现场检查、随机调阅文件等方式,重点抽查山洪灾害防御“四级包抓”责任、淤地坝防汛责任落实工作。要细化实化各类防汛责任人工作职责,形成责任清单,帮助指导责任人做好防汛工作。
(三)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的原则,集中汛前有利时间,分级开展汛前检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做好防大汛、抗大洪各项准备;要围绕责任分解落实、联动机制建设、防汛物资储备和队伍组织等重点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指挥调度机制,强化应急救援保障;要紧盯水库度汛、城市防涝、道路桥涵、涉水建设和生产经营等重点工程、重点区域,排查责任不到位、管理薄弱、设施损毁等安全隐患,分部门落实整改措施;紧盯城镇、村庄周边等人口密集区河道洪道防洪行洪风险隐患,排查堤防工程损毁修复、河洪道淤积和杂物影响安全情况,加快整治疏浚,确保行洪安全畅通;紧盯暴雨山洪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排查雨量站、广播站、预警发布系统故障和隐患,修复预警设施,订正预警指标和数据,进一步健全预警机制;要充分认识山洪灾害防御这一难点重点,深入一线指导开展隐患排查,突出预警到户到人、预案演练、转移避险路线和安置地点确定等关键环节存在的不足和漏项,细化整改措施,跟踪整改到位。
(四)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各乡(镇)、有关成员单位要以县级行政首长山洪防御责任为核心,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村乡领导包组、党员干部包群众”的四级包抓责任制,气象、水务部门要优化预报预警指标,细化预警提示信息和指令,研究完善暴雨覆盖与沟系、村庄的关联关系,提升指导性、靶向性、精准度;要进一步加强桥涵卡口、水高人低、沟道出山口、弯道、断面狭窄、过水路面、旅游景区、外来人员居住点等重点部位风险辨识,建立风险台账,全面掌握风险区人员状况,按照安全、就近、快速的原则,合理确定转移路线和避险场所,明确弱势群众帮扶措施,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提升防街御应对能力。特别是要汲取2022年古浪“7 .10”、武都“7.15”、天祝“8 .13”等灾害教训,强化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点、临时工棚和偏远住户及生产、养殖经营区风险排查,落实属地村社、行业部门、法人及业主防汛责任,完善预警避险等各项措施,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五)加强城市防洪管理。住建、水务等部门要督促指导县防洪排涝设施管理单位认真摸排外洪内涝风险,疏浚清理排洪沟道和排水管道,落实防洪排涝安全措施。防汛抗旱指挥部全面加强指导,督促协调做好城市防洪工作。一是要加强城区和周边洪道沟道管理,清理整治乱倒乱建乱堆等问题,疏浚行洪断面,提升防洪排洪能力。二是要突出低洼区、地下空间等易涝区域,强化监测预警,疏通排水管道,维修排水设施,完善防涝预案,全面落实内涝应对各项措施。三是突出重点工程和关键措施,对被覆盖洪道进行疏浚,保障泄洪畅通;重点防洪城镇要根据河道洪沟洪水风险特点,统筹防御和救援,加大风险整治力度,强化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应对措施,全面加强城市防洪管理。
(六)加强防洪工程调度管理。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督促有关主管部门全面摸排水库等蓄水拦挡工程下游安全风险,在风险区域设立警示标识,拉设警戒线,强化安全管理基础。水务、应急、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强水库、淤地坝、尾矿库等蓄水拦挡工程运行管理和监管,落实工程巡查监测、水情测报等措施,确保稳定运行,发生汛情、险情要第一时间响应处置;要加强蓄水拦挡工程调度管理,严格执行运行规范和调度计划,科学调度、合理调蓄、平稳蓄泄,确保工程及下游群众生命安全。各级水务部门要加强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组织对堤防损毁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加固险段工程,疏通行洪断面,恢复防洪能力。
(七)加强行业防洪安全管理。各有关成员单位要加强涉河在建工程管理,合理规范建设临时工程,落实安全度汛措施,保障建设项目和上下游、左右岸公共防洪安全。交通、文旅部门要汲取2022年肃南“6. 30”重大险情、天祝“8. 13”洪水灾害教训,加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跨河桥涵排查与整治,指导基层做好县乡道路桥涵安全排查,保障交通及公共防洪安全;要加强旅游防洪安全管理,督促指导涉水景区管理单位、旅游公司分析景区和线路防洪安全风险,优化开放时间和运行计划,加强警示宣传,落实警戒、劝返、疏导和排水措施,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八)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各乡镇和有关成员单位要持续抓好防汛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要对有关部门施工队伍、机械、防汛物资及社会相关资源进行对接和调查,建立资源台账,健全调度协调机制;要发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主力作用,加强实战化训练演练,提升防汛救援能力;要积极与驻地部队对接,明确防汛抗旱责任和任务,完善救援协调机制;进一步摸清区域各类施工队伍、社会救援力量和物资机械市场资源,建立协议调用、紧急征用等机制,落实抗大洪、抢大险的人力和物资保障措施;要加强防汛经费使用管理,抓紧完成防汛物资设备采购和储备,强化物资设备保障能力,重要工程现场要储备一定物资,确保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物资的需求;要进一步完善各类预案,科学准确判断风险,制定合理对策措施,加强宣传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九)加强干旱防御和救援工作。各乡(镇),气象、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要紧盯冬春易旱时段,及时分析气象干旱要素,掌握河流水情、工程蓄水、人畜缺水、耕地墒情和越冬作物旱情,会商研判干旱态势,组织做好防旱抗旱工作。要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落实应急供水措施,做好拉运送水准备,保障群众生活用水。要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各项准备,适时开展增雨作业,增加有效降水;要及时掌握越冬作物冬眠、返青及春播地墒情等情况,指导群众加强田间管理,全面落实春耕农业抗旱措施,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上一篇: 洪涝灾害后消毒怎么做
下一篇: 庄浪县2023年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