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数字化保护让“庄浪古堡”走进博物馆
7月29日,南开大学文学院组织社会实践团,与庄浪县博物馆联合开展校馆共建活动,用数字化技术手段,采集视频资料,对古堡进行数字化抢救保护。
天台山古堡遗址,位于郑河乡史川村,四面环山,周围遍植苍松红杏,绿荫如盖,满目葱茏。古堡始建于清代,呈圆形,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师生们用三维激光扫描仪、360全景摄像机、一亿像素中画幅相机、无人机等设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拍摄扫描,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古堡原貌,探寻古堡文化。
“堡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建筑,代表着特定地域的传统与民族精神。南开大学文学院联合庄浪县博物馆,通过技术化手段,对堡子的历史文化、建筑风貌等信息进行存储和保护,使其成为数字化的文化遗产资源,将堡子通过虚拟展示、互动体验等创新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和关注堡子文化,促进我们传统文化的活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南开大学文学院教师刘俊岭说。
庄浪境内有古堡三百二十多座,全部靠人力夯土筑成,形态独特、风格迥异,主要由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等构成,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是研究古堡文化的“博物馆”。
“为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址、收藏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庄浪县博物馆联合南开大学进行庄浪县古堡三维数字扫描和保护,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遗址古堡以影像的形式,最后在博物馆陈列展出,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庄浪的古堡文化,了解庄浪的历史文化。”庄浪县博物馆馆长张建军说。
当天,南开大学师生和县文博人员还前往郑河乡拉连寺古堡遗址,进行了现场考察拍摄。
通过校馆携手共建,让庄浪古堡走进博物馆,使古堡文化从六盘山西麓的庄浪走向渤海之滨的天津,乃至全国各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