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庄浪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 时间:2023-07-29 17:34
  • 浏览次数:
  • 字体: [ ] [ ] [ ]
  • 分享:

根据农业农村厅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相关部署和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培育任务,落实培育环节,确保培育质量,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育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强化乡村人才支撑的要求,紧盯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以全力推进牛、菜、果、薯、药等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为遵循,以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农民素质素养协同提升为关键,大力开展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夯实稳粮扩油人才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培育要求

(一)明确三大重点任务

1.提高生产技术技能。紧扣农时,围绕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开展培训,突出良种选购及制种、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建设等内容。强化在田间地头实践实训,用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实提升农民实操水平。围绕落实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开展果菜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牛羊养殖户和奶农培训,动物疫病防治等培训。

2.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坚持选育用一体化的育人导向,以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蔬菜、马铃薯和肉牛产业等优势产业组织培育。重点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分层分类实施培育。聚焦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重点围绕生产组织、主体管理、智慧农业、市场冷链、信贷融资、风险防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等,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倡导运用案例教学法,可根据需要组织农民异地学习先进典型。

3.提升农民素质素养。面向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全面开设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培训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农村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金融信贷保险,乡村规划建设、乡风文明、农耕文化等领域基础知识。

(二)开展专项培训。2023年,按照省上方案,要紧密围绕全面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支撑农民素质素养提升,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各培训机构要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的班次和培育人数不低于60%。培育类型以经营管理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乡村建设带头人、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农村创新创业青年、种养加能手等),专业生产型(大豆生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生产、油菜生产、小麦生产、蔬菜生产、水果生产、牛羊养殖、生猪养殖、奶农培训等)和技能服务型(农机手、动物防疫、农村电商、耕地保护、学法用法、沼气安全生产等)为重点,培育经营管理型150人、专业生产型200人、技能服务型100人。重点聚焦大豆玉米单产提升、油菜产业发展、专业农机手、产业带头人和农民素质素养提升等方面开展六类培训:一是大豆单产提升培训。要围绕大豆生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项培训,以品种、农艺、农机加大培训力度和指导服务;二是玉米单产提升培训要开展玉米高产增产技术模式应用、技术技能和高产优质耐密品种等相关技术培训;三是油菜产业发展培训要围绕品种、农机、农艺、加工、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油菜籽产地干燥加工技术等办好油菜生产专项培训班;四是专业农机手培训要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为培训对象,聚焦大豆、玉米、油菜、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围绕玉米及大豆高质量机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保护性耕作、高效飞防植保、机收减损等重要机械化技术开展实操实训和作业演练,提高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农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助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五是产业带头人培训要针对全县范围内优势产业,举办100人左右的产业发展带头人专题培训班;六是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要面向小农户开展素质素养提升试点培训,选择5—10个行政村,每村举办1个培训班,培训时长为半天至一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质素养课程。

)保证培育时间。经营管理型培育的时间不少于15天(含线上学习3—4天,每天6个小时),原则上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和能力拓展课按照总学时的20%、60%和20%进行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原则上不少于3—5天;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培育的时间不少于7天(含线上学习1天,6个小时),原则上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和能力拓展课按照总学时的10%、80%和10%进行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不少于3天。

)灵活培育方式。依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时间,结合农时分段开展培训。优化组合集中学习、实习实训等培育方式,农村创新创业青年培训增加孵化指导。

1.集中学习。以集中授课、典型介绍、案例教学、讨论交流等形式开展。

2.实习实训。组织学员到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平台实操演练,提升技能水平。

3.观摩交流。重点依托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园等开展实地案例教学和现场学习交流,“走出去”拓宽发展思路,学习发展经验,提升发展能力。

4.线上学习。充分利用“甘农云”手机APP或“老刀学霸”手机APP等开展在线学习,签订线上学习合作协议,确定在线学习课程或学习内容,确保线上学习质量。

5.孵化指导。在模拟创业环境下,组织学员创业见习和创业实训,演练创业过程。

)做好跟踪服务。支持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层次,依托职业院校、农广校探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贯通衔接,有条件的可以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协调衔接农业农村系统相关管理和技术力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专业队伍,为技术技能提升类培育对象提供长期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创造机会条件,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论坛、展会、技能比赛和农产品交易活动等。支持高素质农民领办创办产业联合体抱团发展、协作发展、互补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教育培训手段,从生产需求、技术咨询、创业引导、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全程跟踪指导和服务,增强高素质农民发展能力。

)规范经费使用。经营管理型培育经费按照人均4000元、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按照人均2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主要用于需求调查、课堂培训、实习实训、观摩交流、线上学习、跟踪服务等培育各环节所需的场地和车辆租用、师资聘请、学员食宿、培训设备及耗材、工作人员差旅费等与培训直接相关的合理性支出,不得列支招投标费用,不得用于培育机构的基本建设,不得切块给各部门使用。项目资金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可按规定列支课酬、资料费等与培训直接相关的费用,不得列支食宿费用。

三、培育实施

(一)确定培育机构。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农广校培训组织能力,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支撑。统筹用好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注重吸纳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参与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用好科技、教育资源,服务农民综合素质和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鼓励农业企业投身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有偿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鼓励和支持具有农机手实训基地的学校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强化过程监督,提升培训质量。

(二)分解培育任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定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庄浪分校和遴选确定庄浪县嘉航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平凉市崆峒区启辰职业培训学校3家培育机构承担庄浪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450人,培育资金120万元的培育任务,其中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庄浪分校承担经营管理型15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乡村建设带头人、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农村创新创业青年、种养加能手等)培育资金60万元;庄浪县嘉航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承担专业生产型200人(大豆生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生产、油菜生产、小麦生产、蔬菜生产、水果生产、牛羊养殖、生猪养殖、奶农培训等)培育资金40万元;平凉市崆峒区启辰职业培训学校承担技能服务型100人(农机手、动物防疫、农村电商、耕地保护、学法用法、沼气安全生产等)培育资金20万元的培育任务。

(三)制定培育计划。各培育机构要从培育对象、培育时间、培育内容、培育方式、教师遴选、教材选编、组织实施、跟踪服务、总结评价等方面,制定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的培育方案,报县农业农村局审核批复后实施。

(四)遴选培育对象。高遴选学员必须坚持四条标准:一是素质农民培育的对象为年满16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二是产业发展带头人重点面向全县范围内重点优势产业农户;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重点面向村“两委”成员。三是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学员须是村里有一定产业规模的种养加能手。四是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须为具有本地户籍、长期生活在本行政村的农户,优先从有村组干部、村妇联干部、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青年、大学生村官和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户中遴选产生。各培育机构要按照培育的类型和任务,认真做好培育对象的摸底调查和遴选工作,准确掌握培育对象的产业规模、从业年限、技能水平和培训需求等信息,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库,组织有意愿、有需求、有基础,符合条件的农民,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http://www.ngx.net.cn/)“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或“甘农云”手机APP报名参加培育。

(五)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教材。根据培育计划,按照不同的培育类型进行不同培训内容的设置和学时安排,各专业课程包含综合素养课(主要包括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生态环保、新能源利用、科学素质、融资贷款、禁毒知识、艾滋病防治、农民工权益维护等)、专业技能课(主要包括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电商营销、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险、绿色发展等)和能力拓展课(由培育机构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育目标自行设计)三大模块。各培训机构也可根据实际自行确定和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时。培训教材可选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也可按照“规范、先进、实用”的原则,择优选编或选购。

(六)遴选优秀师资。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优先从师资库遴选确定,主要包括理论教师、技术讲师、政策讲师、实践讲师、创业导师等。理论教师指具有相关专业教师资格的正规院校教师;技术讲师指具备相应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院校教师、科研推广机构专家、各类农业主体专业技术人员或“田秀才”“土专家”“致富能手”等;政策讲师指具备相应政策理论水平的院校教师或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实践讲师应具备相应职业技能证书或3年以上(含)实践经验;创业导师应当具有创业成功或指导创业成功经验。

(七)开展规范培训。培训班实行班级管理制度,按类型、分产业分工种设班,每班原则上不得超过50人。培育机构要按班建立规范统一、填写完整、内容真实的《2023年甘肃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台账》(附表3),培育机构法人代表对台账的真实性负责。培育机构要对参训学员身份证(正面)数码照相,并采集每次培训活动数码照片(必须有日期自动生成),以备归档。培训班结业前,开启并动员和组织培训学员通过“甘农云”手机APP对培训效果、组织管理、师资课程、培训基地进行独立在线评价,逐步形成以农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提高线上评价覆盖面,参与评价的学员比例不低于85%。

(八)开展学习考评。培育机构要通过过程评价(包括学习期间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理论考试(对理论教学结果采取笔试等方式进行)和技能考评(对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效果采取技能操作、撰写实践报告等方式进行)相结合方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成果,合格者颁发全省统一式样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证书》(附表4)。农业农村局将抽组工作人员对培训情况实施过程跟进监管、指导和质量评价。

(九)做好信息报送一要做到专人负责。农业农村局(农广校)信息员要通过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录入主管部门信息、培育机构信息以及培育任务数等,审核培育机构提交的开班计划和学员信息;二要做好学员信息的分段录入。学员信息分为注册信息和培训信息两次录入。在培训开班当天,由培育机构现场组织学员通过“云上智农”(或“甘农云”)平台或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实现培训班次和学员信息100%上网,确保培训过程可查可溯。所有学员信息填写完整后提交本级主管部门;继续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育机构、基地和师资标星工作;四要规范培训信息管理。由农业农村局对本级培育机构提交的开班计划线上审核,审核通过方能开班。开班后3日内,由农业农村局完成学员信息审核,审核通过方能开启学员评价。培训期间,农业农村局将及时线上查看培训班组织实施情况,对与培训计划不符、与培育工作要求冲突的培训班,应及时要求培育机构整改;四要做好综合信息报送。农业农村局和培育机构及时向“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等平台报送培育信息和工作动态,做到图文并茂,每个培育机构报送刊登报送信息不少于3条。五要开展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要按班次现场填写真实完整的《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培训班信息签到表》(附表5),并将《信息签到表》(扫描件)和培训现场照片(最多10张,图片格式要求为:png、jpg、jpeg、gif、jfif、bmp,图片大小限制为10MB)上传至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培训班专栏”。

)健全培育档案。培育机构要按照真实完整、建档规范、装订结实、直觉美观的要求,参照《2023年甘肃省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档案和班级档案目录》(附表6)格式,做好年度机构档案、班级档案和备查档案的整理和装订。

(十一)培训实施要求。一要班次集中培育阶段各天次参训学员少于学员总数90%者当天不计算班级培训天数,每位学员累计缺课8课时该学员不计算培训人数(附件7),集中理论培训要全程录像电子记录并制作电子资料保存,对所缺任务人数要求各培训机构补办培训班。二要实训工具和耗材由培育机构负责供应,学员无偿使用。三要由培育机构保障学员培训期间的就餐,并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和就餐质量。四要学员培育期间住宿由培训机构负责,保障学员住宿时人身安全。

四、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采取机构总结、县级验收、市级考核、省级抽查的办法进行,以确保培育工作的真实性、档案建设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一)机构总结。培育机构要从培育计划、培训时间、培育环节、培育效果、培育资金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健全培育档案(一式两份,自存一份,报农业农村局一份),将集中培训授课录像资料以班级为单位整理制作光盘报送农业农村局作为项目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申请主管部门验收。要确保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档案经得起看、学员经得起问和经费经得起查。

(二)县级验收。县农业农村局抽调工作人员组成项目考核验收小组。对每个培育机构的任务完成、教师选聘、教材发放、培训时间及培训内容落实、培训效果、学员信息上报、档案建设、资金使用和培训宣传等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出具项目考核验收评分表进行量化考核,从严审核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培训真实情况。对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

(三)市级考核。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成绩效考核验收组,对项目县的培育机构通过检查培育档案、核实培育情况、寻访培育学员、查看资金账目等方式,依据《2023年甘肃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考核验收指标及评分表》(附表8)逐个进行考核评分。

(四)省级抽查。重点是对我县培育机构培育工作的真实性等情况通过电话寻访培训学员和实地查看的方式进行抽检,并将抽检情况依据评分标准计入我县工作考核。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管理,成立农业农村局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管理领导小组(附件1),负责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和县级评估验收工作;成立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业务技术指导小组(附件2),业务技术指导人员负责各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监管。着重从培训机构台账、班级台账建立、学员信息采集录入验证、培训评价、培训台账资料收集方面予以指导。同时做好培训时间、参训人数、培训工具耗材使用、培训就餐落实、培训录像审查。

明确工作职责。由农业农村局推动出台相关文件,在确定培育机构、分解培育任务、遴选培育对象、审定培育计划等方面做好统筹指导和协调落实,监督培育资金全过程的使用,落实好高素质农民培育第一课,定期督导培训进度,随机抽查培训执行情况,对不符合要求、质量把控不严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必要时要求停班整改,并把安排部署、政策落实和监督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培育机构负责制定培育计划、落实好培育环节,做好培育工作,管好用好培育资金。

)强化安全工作。各培育机构要切实加强培训期间学员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重点做好集中培训、基地实训和外出考察期间学员在吃住行等方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等工作。培育机构法人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制定相关的安全防范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确定专人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各培训机构切实要做好培训期间学员安全管理工作,从交通、取暖、餐饮、住宿、实操各个环节就学员安全管理盯紧抓牢,各培训机构负责人是培训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和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为确保培训期间学员人身安全,培训机构要为每位学员办理保险,做到人身安全保障。

)注重总结宣传。培育机构要深度挖掘打造好经验、好模式、好典型,特别要注重发挥高素质农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见物见人”讲好高素质农民成长成才成就故事,有步骤、多形式、全方位呈现工作成效,积极营造有利于高素质农民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1、2庄浪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领导小组名单.doc

附表3:2023年甘肃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台账-定稿.xls

附表4:高素质农民培训证书.doc

附表5:2023年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培训班信息签到表.xlsx

附表6:2023年甘肃省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机构档案和班级档案目录-定稿.doc

附件7:庄浪县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课程安排(供参考).xlsx

附表8:2023年甘肃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考核验收指标及评分表-定稿.xls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