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党林学:麦田里的“追梦人”

  • 时间:2024-04-12 10:34
  • 浏览次数:
  • 来源:庄浪融媒
  • 字体: [ ] [ ] [ ]
  • 分享:

时下,庄浪县南湖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的小麦育种基地试验田里绿意盎然,连片的冬小麦长势喜人。党林学正在育种基地的试验田里查看麦苗长势,他不时蹲下去,拔出一两株麦苗,仔细观察小麦的分蘖和根系生长状况,忙得不亦乐乎。

出生于1975年的党林学,是庄浪县南湖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的农艺师。他目前主要从事冬小麦常规育种工作和农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品种的示范推广等工作,27年来扎根在基层一线,奔走于田间地头,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技术,党林学致力于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推广到千家万户。

农村走出来的党林学,经历过吃不饱的日子,青年时期的他抱着不让乡亲们再饿着肚子的理想,毅然选择了农学专业。1998年,学校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自此与小麦结下了不解之缘。

深入田间地头,看着小麦拔节、抽穗、扬花、结实,仔细观察,认真记载,这些几乎成了党林学生活的全部。他说,“这20年来,一年365天,有200多天时间在田间地头。育种是一项需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工作。从杂交组合的一粒种子,到我们大田推广的种子,最少一个品种出来得10年,如果要示范推广审定命名的话,一个品种就得10年时间,有时候10年时间选不出一个品种。”

讲起育种经验,党林学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小麦育种非常繁杂,要对多种变异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符合试验目的的优良材料选出来。平时,要进行连续的动态观察记载。“观察小麦幼苗的习性、分蘖情况、越冬情况等等,做到心中有数。收获后还要进行考种:称粒重、目测品质和饱满度……”

从“庄浪12”“庄浪13 ”“庄浪14”“庄浪16 ”……在漫长的育种生涯里,党林学和团队以加快构建种业自主创新体系为重点,选育小麦小品系40个,审定4个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200万亩,平均亩增产高达15公斤到30公斤,为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有了硬技术,还得有铁脚板。为了让好技术从论文里走进田间,他们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帮助农户们解决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难题。

“我们在南湖、赵墩两个乡镇均有布点,每周一到两次下村给农户进行培训,结合小麦的病虫害讲解相关防治知识和种植技术。最高一年培训有二三十场,农户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南湖、赵墩两个乡镇的每个村小组我都几乎都跑遍了。”党林学说。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从青葱少年到花甲之年,育种对于党林学来说,不是一串枯燥的数字,而是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夙愿。

“我们小麦育种团队,每当培育一个新的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我们都会感到很欣慰。我们的辛苦有一定的收获,对老百姓粮食增加的产量,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我们想着一直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选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推广种植。”党林学说。 

记者苏艳玲 李刚 | 责编:周燕霞 | 审核:赵军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